天啟十三年,十月初一,北京城。
天剛蒙蒙亮,京城的大街小巷便已涌動起不同尋常的熱鬧氣氛。家家戶戶門前自發地掛起了紅燈籠,雖非年節,卻勝似年節——今日是當朝太子朱慈熠的四歲誕辰,皇帝陛下特下恩旨,普天同慶,與民同樂!
“快走快走!去晚了宮門外的賞賜可就領不著了!聽說今年除了米糧銅錢,還有皇家工坊新出的奶糖和帶香味的‘福’字皂!”一個年輕的媳婦拉著丈夫,興沖沖地往皇城方向趕。
“陛下仁德!太子爺福澤深厚啊!”路邊茶棚里,一位老者捋著胡須感嘆,“聽說太子爺雖才四歲,卻已能識文斷字,聰慧得緊!真是天佑我大明,降此麟兒!”
“那可不!”茶博士一邊沏茶一邊接話,臉上滿是自豪,“俺表舅的二小子在宮里當差,說太子爺說話做事,根本不像個奶娃娃,那氣度,嘖嘖,一看就是真龍天子相!有陛下和太子爺在,咱們的好日子長著呢!”
宮門外,發放賞賜的粥棚貨攤前早已排起長龍,秩序井然。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的差役們忙得腳不沾地,卻個個臉上帶笑。
“老嬤嬤,您拿好嘍!這一斗精米,兩貫新錢,還有太子爺的壽糖壽皂!回家給小孫兒甜甜嘴!”一名小吏將一份豐厚的賞賜遞給一位老嫗。
老嫗雙手接過,激動得眼眶發紅:“哎喲,謝謝官爺!謝謝陛下和太子爺的大恩德!老婆子我活了這把年紀,真是趕上了好時候!愿太子爺千歲千歲千千歲,保佑咱們大明江山萬年永固!”
孩子們的歡笑聲更是響徹街巷,他們拿著剛剛領到的、用精美油紙包裹的奶糖,興奮地跑來跑去。“太子殿下生日快樂!”的稚嫩祝福聲此起彼伏。
------
宮中賜宴·麟兒早慧
紫禁城內,慶典隆重而溫馨。坤寧宮中,張皇后慈愛地看著身穿大紅四爪蟒袍、頭戴小金冠的太子朱慈熠。年僅四歲的太子,身量已比同齡孩童高出少許,面容俊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雙眼睛,漆黑明亮,顧盼間竟似有流光閃爍,帶著一種遠超年齡的沉靜與聰慧。
他的身旁,站著一位年紀稍長、約十一二歲、面容英挺、舉止沉穩中帶著一絲銳氣的少年,正是他的侍讀,福建總兵鄭芝龍之子——鄭成功。鄭成功目光警惕地掃視四周,雖年幼,卻已隱隱有護衛之姿。
“熠兒,今日來的都是宗親長輩和朝廷重臣,弟弟妹妹們也來給你賀壽,待會兒可要有個兄長的樣子。”張皇后柔聲叮囑。
小太子抬起頭,聲音清晰而平穩:“母后放心,兒臣知曉。”他轉頭看向鄭成功,“大木哥哥,我們一起。”
“是,殿下。”鄭成功恭敬而利落地拱手,如同一個小號的將軍。
當朱嘯牽著太子的手出現在賜宴大殿時,宗室勛貴、文武重臣紛紛起身賀拜:“恭祝太子殿下千秋!”
小太子并未露怯,在父皇的示意下,上前一步,用雖稚嫩卻異常清晰的聲音說道:“孤承父皇母后之福,蒙諸位臣工賀拜,心甚感念。愿與諸位共祈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這番話從一個四歲孩童口中說出,條理清晰,氣度儼然,令在場所有人皆驚異不已,紛紛再次躬身:“殿下千歲!臣等謹記!”
緊接著,皇室的家眷們也上前賀壽。
“太子哥哥,生日快樂!洛兒給你畫了壽桃!”年僅三歲半、粉雕玉琢的長公主朱明洛(李月蟬所生)搖搖晃晃地跑過來,舉著一幅充滿童趣的畫作,奶聲奶氣地說道。身后的乳母連忙小心看護。
“祝…祝太子哥哥…千歲…”同樣三歲的二皇子朱慈煊(范貴妃生)和三皇子朱慈炤(任淑妃生)在各自母妃的引導下,有些害羞地學著大人的樣子拱手,口齒尚且不清,模樣憨態可掬。
最后,任淑妃懷抱著剛滿一歲不久、嫡出的次子朱慈煜上前。小皇子戴著長命鎖,睜著烏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張望。任淑妃柔聲道:“煜兒也來給太子哥哥賀壽了,祝哥哥健康長壽。”小家伙仿佛聽懂了一般,咿呀了一聲,伸出小手在空中抓了抓,引得朱嘯和張皇后都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