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大朝會后翌日,乾清宮西暖閣。
一場規模更小、卻更為核心和務實的會議在此舉行。天啟皇帝朱嘯特意召來了內閣首輔袁可立、次輔李邦華、兵部尚書王在晉、侍郎孫傳庭,以及帝國海軍陸戰隊提督、靖海將軍俞咨皋。此外,工部尚書宋應星(因其掌管天工院,負責新式軍械)和帝國銀行行長林墨白(負責預算保障)亦在列。顯然,皇帝是要與這些核心重臣,將武舉的具體章程落到實處。
暖閣內,一張巨大的大明輿圖懸掛于側,另一側則掛著一幅簡要的京師大校場布局圖。眾人分坐于御案兩側,神情專注。
朱嘯開門見山:“諸卿,昨日大朝已定策,武舉恩科于十月朔日舉行。然具體如何考,考什么,何以選拔真才,何以服眾,何以真正達到為國選賢、革新軍制之目的,需我等今日議出個切實可行的章程來。王愛卿,兵部可有初步條陳?”
兵部尚書王在晉早有準備,起身躬身道:“回陛下,臣與孫侍郎及部內同仁連夜議過。據各地報備及往年經驗估算,此番恩科消息傳出,憑借如今四通八達的水泥官道與鐵路,天下響應者必眾。預計最終抵達京師,通過初步核驗獲得參考資格者,恐不下五千之數,甚至可能更多。”
這個數字讓在座幾人微微動容。五千武生匯聚京師,規模空前。
王在晉繼續道:“如此多人,若如往科般,只考弓馬騎射、策論武藝,不僅難以甄別陛下所需之新式人才,且易流于形式,耗時日久。臣等以為,此番武舉,當分階段、分科目、層層篩選、綜合評定。”
“詳細道來。”朱嘯身體微微前傾,顯得極有興趣。
“臣遵旨。”王在晉走到那幅校場布局圖前,“臣等建議,將整個武舉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資格篩選與基礎體能考核。
于十月初一至初三進行,地點設于京師大校場外場。所有報備武生,需先核驗身份、籍貫、保結,防止奸細濫竽充數。隨后,進行基礎體能測試。包括:
1。負重奔襲:負三十斤軍包,十里沙地疾行,限定時間完成。
2。引體向上:考核上肢及核心力量。
3。蹶張弩開弓:測試臂力,亦含基本射術原理。
此階段旨在淘汰體弱不堪、僅憑花拳繡腿之輩,預計可淘汰半數以上。”
俞咨皋聞言點頭:“王部堂此議甚好。海軍陸戰隊選拔亦重體能,無強健體魄,難以駕馭風浪、承受艦炮后坐乃至登陸強襲之苦。”
朱嘯頷首:“可。體能乃為將之本,戚南塘亦云‘練兵之要,先在練將,將之根本,在于體魄’。此階段務必嚴格。安保一事,朕已交于龍鱗衛指揮使趙鐵柱及內廠提督方正化協同辦理。于報名核驗、住宿登記、考場周邊,皆會布下明暗哨卡,嚴加巡查。非常時期,當用非常之手段,確保大典萬無一失。”
第二階段:傳統武藝與軍事技能考核。
王在晉繼續道:“十月初四至初八,于校場內場進行。通過初試者,約兩千余人,考核:
1。騎射:騎馬奔馳中射中固定及移動靶位。此乃傳統項目,不可偏廢。
2。步射:百步外射靶,考校精度。
3。刀槍器械:演練指定刀法、槍術,并由考官檢驗實戰對攻能力,重實用而非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