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十四年,四月初十,京師
晨曦微露,報童們清脆嘹亮的吆喝聲就已響徹了京師的每一條大街小巷:
“看報!看報!特大消息!北疆大定啦!”
“圣上敕封林丹巴圖爾為順義王,世鎮漠南!”
“九邊安寧,漠南萬里沃土,待我大明子民墾殖!每戶授田百畝,免賦五年嘍!”
《大明日報》頭版那燙金的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散發著油墨的清香。報紙如同雪片般從京師飛往各省府縣,霎時間,從煙雨江南到凜冽塞北,從東海之濱到川蜀腹地,整個大明疆土都為之沸騰,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移民狂潮!
---
山東,青州府,清晨。
“看報看報!北疆平定!朝廷分地啦!百畝良田等著咱!”賣報的少年赤著腳在青石板街上飛奔,聲音因興奮而有些嘶啞。
臨街的茶館里,瞬間炸開了鍋。一位白發老秀才顫巍巍地接過報紙,抑揚頓挫地念道:“陛下仁德,特頒旨意:凡我大明子民,愿移民漠南者,每戶授上田百畝,免賦稅五年,官給路費,貸給耕牛、糧種、農具!”
“百畝?!還免五年稅?!”角落里,正在修補漁網的漁民王大海猛地站了起來,古銅色的臉上因激動而泛紅。他一把拉住身旁的妻子:“孩他娘!聽見沒?百畝田!俺決定了,俺要去關外!”
妻子一臉憂色:“當家的,俺聽說那關外是苦寒之地,還有狼群…”
“婆娘家懂個啥!”王大海大手一揮,聲音洪亮,“報紙上說了,那里的黑土地,攥一把都流油!插根棍子都能發芽!比咱這靠天吃飯、還得防倭寇的海邊強多了!狼群有啥怕?你沒見報上說,朝廷在新城駐了十萬新軍!裝備的都是那種‘砰砰砰’連環響的新式火銃!可比倭寇的破刀厲害多了!”
數日后,登州碼頭,人聲鼎沸。三十艘巨大的海船整裝待發,桅桿上飄揚著“闖關東”三個大字的鮮紅旗幟。船上滿載著锃亮的農具、飽滿的糧種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移民。
山東布政使親自前來送行,他站在高臺上,聲若洪鐘:“齊魯的父老鄉親們!好兒女志在四方!此去遼東,轉道漠南,是為我大明開疆拓土,建功立業!本官在此,預祝各位一路順風,墾殖成功,早日成為漠南糧倉的主人!”
“大明萬歲!陛下萬歲!”人群中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人們揮舞著帽子,告別故土,向著那片充滿希望的黑土地進發。
---
陜西,西安府,巡撫衙門前。
巨大的招民告示剛剛貼出,瞬間就被圍得水泄不通。識字的秀才大聲念著,周圍的人群不時發出陣陣驚呼。
“額滴個娘哎!”老農李老漢哆哆嗦嗦地聽著,使勁掏了掏自己的耳朵,生怕聽錯了,“百畝田!真真是百畝田!咱家八口人擠在那十畝薄田上,刨食刨了半輩子!這去了漠南,咱不就是地主老財咧嘛!”
旁邊肉攤上,滿臉橫肉的張屠夫聽得兩眼放光,猛地將油膩的殺豬刀剁在案板上,發出“咚”的一聲巨響:“日他個仙人板板!這豬老子不殺了!去關外養羊去!聽說那邊的草場,望不到邊哩!羊群撒開了跑,三天都跑不到頭!那得是多大一群羊啊!”
他婆娘趕忙拉住他:“你個愣娃!瘋咧?!聽說那蒙古人兇得很,搶東西哩!”
“呸!婆娘家頭發長見識短!”張屠夫眼睛一瞪,“沒聽見說嗎?最大的蒙古頭頭林丹汗都被陛下封了順義王咧!現在漠南,那就是咱大明的漠南!怕個球!有朝廷給咱撐腰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