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微微一笑,心中雖豪情激蕩,卻并未忘形:“此乃陛下圣明燭照,將士用命效死之功,非一人之能。倭國雖暫服,然海疆之患,如野草燒不盡,遠未到高枕無憂之時。”他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飛速掠過的田野,變得深邃起來。
京師,紫禁城,皇極殿。
大朝會的鐘鼓聲莊嚴肅穆,回蕩在重檐廡殿之間。文武百官依品級分列丹墀兩旁,緋袍玉帶,濟濟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聚焦于大殿中央那昂然而立的年輕身影之上。
天啟皇帝朱嘯高坐于九龍金漆龍椅之上,熔金般的瞳孔中滿是欣慰與贊賞。御案旁,八歲的太子朱慈熠也睜大了清澈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這位曾為他講述過“鐵筒子”為何冒煙的鄭將軍,小臉上滿是崇拜。
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王承恩上前一步,展開明黃絹帛,用特有的尖亮嗓音,抑揚頓挫地高聲宣唱鄭成功東征之功:“…咨爾欽差征東將軍鄭成功,奉天討逆,揚國威于萬里波濤,懾倭酋而使之俯首稱臣…拓海疆于東瀛門戶,立巡府以永靖東方…功勛卓著,彪炳千秋…實乃不世之奇功,社稷之干城…”
唱功畢,朱嘯緩緩起身,冕旒輕搖,聲音洪亮而充滿力量,傳遍大殿的每一個角落:“鄭成功聽旨!”
“臣在!”鄭成功撩袍單膝跪地,甲葉碰撞,發(fā)出清脆而堅定的鏗鏘之聲。
“爾奉天征討,不辱使命,揚我國威,定鼎東海!朕心甚慰!特晉爾為‘威遠伯’,另賞御賜金幣500枚,錦緞五百匹,京師錫拉胡同賜宅第一座!”
“臣,謝陛下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鄭成功叩首謝恩,聲音沉穩(wěn)有力,不見絲毫驕躁。
“平身!”朱嘯臉上露出難得的暢快笑容,“威遠伯,給朕和眾卿細細說說,那倭國如今情形如何?那‘鎮(zhèn)海號’巨艦,可還堪用?朕可是日夜惦記著你的捷報??!”
鄭成功起身,將東瀛見聞、幕府最終屈服、九州諸藩歸順、長崎開港、設立東海巡閱府等事,擇要稟報,言辭簡練卻氣勢磅礴,細節(jié)生動,聽得滿朝文武心潮澎湃,仿佛親眼見到了那龍旗升起于異國港口的輝煌一幕,感受到了那巨炮轟鳴的震撼天威。
朝會之后,朱嘯特意在乾清宮偏殿單獨召見鄭成功。
“成功,你做得很好?!敝靽[目光灼灼,親手賜下一杯御酒,“東海巡閱府之事,朕準了。你便替朕,好好看住東邊的門戶。所需艦船、兵員、糧餉,朕會命兵部、工部、戶部全力協(xié)辦,優(yōu)先撥付。朕要的,不是一個暫時的臣服,而是一個永絕倭患的太平海疆!”
“臣,定竭盡駑鈍,不負陛下天恩厚托!”鄭成功雙手接過御酒,一飲而盡,語氣斬釘截鐵。
勝利的喜悅通過《大明日報》和朝廷邸報席卷全國,民間張燈結彩,熱議紛紛,威遠伯的事跡成為茶樓酒肆說書人口中最炙手可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