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了激烈的協商以后,一個姑且能夠為各方所接受的方案被端上了臺面。
方案的大體內容是組建一支聯合艦隊,這支艦隊由中方牽頭,在西沙群島卸下平民并進行補給以后,重回大海。
這支聯合艦隊將前往東南亞,穿過馬六甲海峽抵達印度,再沿印度海岸線航行,途徑亞丁灣、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隨后美方艦隊將穿過大西洋抵達美東海岸,而中俄編隊將從好望角繞行返回亞洲。
這次航行預計花費超過一年時間,對剛下水不久的拉薩艦和剛結束保養不久的貴陽艦來說并不算太久,而堅定號同樣在2019年6月才交付澳大利亞海軍,并未參加太多任務,也是一艘新船。
里根號和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身為核動力航母和核潛艇,二者也具備長期部署的能力,足夠進行本次航行。
至于狀況最差的弗茲杰羅號,將在抵達西沙群島后自沉。
考慮到中途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艦隊或許還需要募集一些平民船員利用民用貨船運輸補給,而將堅定號作為運輸燃油和武器彈藥的專用補給艦使用。
聯合艦隊這次“半環球航行”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幸存者的信息,并盡可能接納沿海地區的幸存者。
依靠里根號上的海種馬和南部營地提供的直8L,聯合艦隊完全有實力深入內陸地區進行搜救。
除此以外,艦隊還將清理可能的系泊地和大規模尸群,如果可以的話,甚至利用導彈和戰機對內陸地區尸群集中地進行打擊。
五條船上的船員將會以尊重個人意愿為前提重新分配,互派高級指揮官進行觀察,所有空中力量遷移至里根號上并重新規劃難民接納區。
此舉自然是照顧了失去驅逐艦的美國航母,但俄羅斯的潛艇卻沒有太多人愿意登上去。
當日晚,各艦高級指揮官共同在里根號上參加晚宴,并開始進一步確定本次聯合航行的各種細節。
其中不但包括了俄國人潛艇的使用問題,機隊的統一調度,艦隊指揮體系兼容等內容,還因為一件小事差點起了第一次沖突。
美方希望中俄艦艇能夠依照他們的命名規則更改艦名,俄方艇長是一名非常傳統的東正教徒,他認為這些名稱過于強調末日意象,太過消極和悲觀,不愿按照這套規則改名。
而中方則認為這些名字太過中二,且改名毫無意義,希望保留原有的艦名不做更改。
最后,大家決定維持現狀,對美方艦艇以改名后的名字相稱,而對中俄艦艇以原本的名字進行呼叫。
在改名問題結束后,美方又提出希望中俄雙方在抵達西沙群島基地后卸裝魚雷和反艦導彈以保證航母的安全,其余兩方雖表示能夠理解美方的擔憂,但仍表示此事需要進一步商議。
同樣,在中方提出的艦員交換問題上,俄方也提出了一定異議,由于其余幾艘船上的潛艇官兵數量過少,而亞歷山大·彼得羅夫號又幾乎是在以最低限度的人員運轉,他們并不愿意接納和派出人員。
聯合艦隊雖然稱不上是各懷鬼胎,但舊世界的隔閡還沒有完全被打破。
從最直接的武器裝備使用習慣,語言溝通;再到航行途中的組織架構,作戰調度,難民歸屬;甚至是生活作風、飲食習慣、信仰文化,仍然有許多矛盾和現實的問題需要在接下來的航行中解決。
但無論是哪國人,大家都認同時至今日,殘余的人類也是時候團結起來了,他們將繼續出發,挽救生命,奪回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