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后,斯洛伐克,塔特拉山脈。
軍團抵達后,火車有了充足的人手和火力保障,幾乎是日夜不停地向前趕路,接連穿過了三座大城市。
昨天午夜,火車經過波蘭伊沃尼奇-茲德魯伊市,沿著塔特拉山脈進入斯洛伐克。
此地距離克拉科夫雖然直線距離只有一百公里左右,但由于兩國邊境的山脈阻擋,鐵路線實際先向東出發進入塔爾努夫,再向南進入新松奇,最后才從茲德魯伊穿越邊境,進入斯洛伐克,基本等于繞了一個大圈。
實際前進的距離超過二百五十公里。
考慮到三座城市中聚集的尸群,這個速度并不算慢。
彈藥的消耗略微超過了團隊的預期,也尚且在可接受范圍內。
窗外的風景已經變成了連綿不斷的森林和山地,塔特拉山脈屬于喀爾巴阡山脈,是喀爾巴阡山脈中最高的山嶺,海拔可達2000余米。
其對中歐的影響和阿爾卑斯山脈相差無幾,阻擋了大量來自地中海的氣團,加之此地地形復雜,山脈內的氣候十分多變。
阿爾卑斯式的地形創造了各種冰斗、溶洞、山岳湖泊和懸谷,特別是高海拔地區,高山草甸和湖泊組成的美景絲毫不遜于阿爾卑斯山地區。
得益于優美的自然環境,塔特拉山脈內分布有大量的旅游和療養設施,從登山營地到纜車雪場,從國家公園到體育中心應有盡有。
不過這樣的美景火車上的眾人自然是“無福消受”了,鐵路大都沿著山間峽谷蜿蜒前進,時而經過隧道,時而跨過小橋,兩側都只有各種杉木和土坡可看,早已在蘇臺德山脈鉆過的眾人對此也提不起興趣。
“等過了山區,可以把車隊先放下在前面開路,這樣少了上下車的時間,應該還能再快一些。”
“前方還有十五公里進入一個叫……呃,奧爾洛夫的小村莊,那里有一個鐵道交匯口……”
阿斯吉切換了一下屏幕上顯示的地圖,轉頭看向身后。
“你應該去好好睡一覺。”
在他身后,邵明正躺在一張擔架床上無精打采地盯著屏幕,似乎正在思考著什么。
自從開始旅途后沒兩天,他幾乎就沒怎么睡過一個長時間的覺,只要火車停下來,有小隊離開車廂出去調整軌道,他的內心就不是很踏實。
即使是軍團的專業士兵,也有阿斯吉坐鎮,他也總是擔心會不會出現什么意外。
就在前天,舒爾茨還因為這件事和他“促膝長談”了一番。
然而比這更讓他為難的是處理和軍團派來的三名軍官之間的關系。
在這幾天的交往中,邵明一邊擺正自己的位置,一邊和軍團的三名主要軍官接觸,也慢慢摸清了這三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