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回到自己的房間,陳六就敲門進來。
“打擾了,這是王上讓我給你的王府令牌,有牌子可以去學校,科學院等地方,還有100銀元,作為你的花銷,希望我們可以成為同僚。”說罷轉身離去。
看到陳六離開,這才把信件拿出來,泥封完好,沒人看。
教主親寫的,看得出來寫的很糾結,紙上有一些墨點。主要意思就是讓常遇春暫且待在關中,如果關中王為難,處處忍讓一些,等他養好傷就過來帶走他。
燒掉信紙常遇春看著桌上的兩樣東西,心中苦笑,關中王的心胸比教主想象的大!至于比武輸了,常遇春沒有在意。自己同意的,怨不得旁人。
吃過飯,常遇春走出王府。去看看關中的百姓,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城中百姓大多都有別的地方沒有的精氣神。那是對未來生活的希望,眼中沒有朝不保夕的擔憂。
作為指揮分壇的中層管理者,他知道考察一地就得先看糧食價格。怪不得,糧食店的價格很低。一枚銀元就有二百斤麥子,百姓當然沒有后顧之憂。
還看到了很多其他地方沒見過東西,壓水井,很方便。這里的識字率很高,主要集中在工作的年輕人,還有士兵。
常遇春也是讀過書的,否則也不會混到明教中層,當然明白這么多人識字意味著什么。
世家貴族的壟斷消失了,知識變得容易獲取。想到陳六所說的學校,科學院。
找路人問清楚了學校的地方,原來學校有很多,單單京兆府就有三十六所。而且孩童強制上學,不讓上學還會加稅。
學校大門很大,分左右兩邊,上面寫著小學,初中。
“哎,狗日你弄撒滴!”門房看常遇春在門口鬼鬼祟祟,大聲喝止。
常遇春把令牌交上去,這才了事,“兄臺,問一下這小學和初中有什么不一樣?”
“小學就是十二歲以下,初中就是十二歲到十五歲,學得好就能去科學院深造,學得不好就可以去廠里工作,或者去自謀生路。”門房給解釋一下。
常遇春點點頭,就說街上怎么看不見孩子,原來都在這里上學,這豈不是說關中年輕一代都在上學太恐怖了。
再過十年,關中王無人可擋。
教室里學生正在上課,價值千金的透明鏡子竟然當做窗戶用,光線明亮,這得耗費多少錢財,這也太重視教育了。
常遇春聽到里面在教授孟母三遷,男孩女孩都有,關中王的魄力確實難以想象。以后女子可以在家教授孩子知識,關中人只會一代比一代強。
出了學校常遇春問清楚地方,再次來到科學院,科學院在城外渭河邊,有重兵把守。
剛到跟前,看士兵走過來,常遇春主動拿出令牌,士兵看到后帶領常遇春到一邊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