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洞察一切,他目光掃過那些欲言又止的面孔,聲音沉穩而有力地補充道:“然,朝廷自有法度,儀制亦不可廢。為兼顧禮制與實效,特明令如下——”
他逐字清晰地說道:
“其一,女官上朝,需著統一制式之緋色官服,佩相應品級魚袋,以明身份。此服制,朕已命尚衣局趕制?!?/p>
“其二,女官列班,立于丹墀右側,與諸卿分列。非議事奏對之時,當肅靜守儀?!?/p>
“其三,朝議之中,凡有女官職司相關之務,或女官身負奏陳之責,皆可出班啟奏,其言路暢通,與卿等無異。所奏之事,當據理直言,言簡意賅。”
“其四,朝堂之上,只論國事,不論男女。諸卿議事,當以才學見識為憑,以社稷蒼生為重。若有無端攻訐、以男女之別論事者,以失儀論處!”
他最后一句,帶著金石之音,目光如電般掃過全場,那股久經沙場、統御天下的帝王威壓瞬間彌漫開來,將一切可能的質疑聲浪都壓了下去。
“此制,乃朕深思熟慮,為廣開才路,求治世良方。女子之才,亦是國器。望諸卿體察朕意,勿存門戶之見。自今日始,朝堂之上,當以才為尺,以能為秤!朕期許,女官入朝,能為這貞觀之治,添一泓清泉,增一份智識!卿等,且觀其行,察其效!”
李世民言罷,目光炯炯,環視群臣。殿內一片寂靜,有人震驚未消,有人陷入沉思,也有人眼中漸漸亮起一絲明悟或期待。陽光透過高大的殿門斜射進來,照亮了殿前銅鶴的輪廓,也仿佛為這即將開啟的新篇章,鍍上了一層充滿變革意味的金輝。
大漢武帝時期
比起始皇帝與唐太宗,劉徹恐怕才是最難接受賦予女子權力之人。
竇太皇太后的陰影,曾讓他嘗盡掣肘之痛。
大漢女子本就剛烈不讓須眉,權勢亦不輸男兒,只是被隔絕于廟堂之外。
就連他的太子劉據,亦被世人冠以母姓,喚作“衛太子”。
劉徹仰望著天幕,心中驚濤翻涌,反復撕扯。
這扇門……要開么?
朝堂之上,群臣屏息垂首,無人敢驚擾帝王的沉默。此刻天子心中所思所慮,或將牽動整個大漢的國祚。
“衛青,去病,”劉徹的目光落在殿前最得力的兩位將軍身上,聲音沉凝,“爾等以為,我大漢,可需女官?”
衛青與霍去病,如同天降神兵,助他鑄就這煌煌大漢。皇后衛子夫為他誕下長子,太子劉據冠以母姓“衛”。衛氏血脈,早已與劉漢江山密不可分。
霍去病年輕氣盛,聞此問劍眉一揚便要開口,卻被身旁的衛青猛地伸臂橫擋于胸前,硬生生截住了話頭。
此問兇險!無論“是”與“否”,皆可能鑄下千古之錯。
劉徹看著衛青那護犢般急切的動作,緊繃的心弦忽地一松。他眼底翻涌的復雜情緒漸漸沉淀。罷了……
他劉徹,是漢之武帝!是這萬里河山的主宰!只要社稷強盛,萬邦來朝,他便不負這“武”字尊號!
一絲決然掠過眼底。劉徹霍然起身,帝袍拂動間,聲如金玉擲地:
“即日起,皇后衛子夫,隨朕臨朝聽政!擢平陽公主主理女官遴選事宜!”他目光掃過殿中驚愕的群臣,一字一句,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壓,“朕之大漢,豈能落于人后?朕,劉徹,更不會輸于那——始皇帝、唐太宗!”
衛青暗自舒了口氣。無論帝王如何抉擇,這都非臣子所能置喙。衛氏一門榮寵已極,恩威皆系于天心。為臣者,貴在知進退,守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