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一幕,在三州大地的各個角落不斷上演。
任寰沒有辜負李燁的厚望,他帶著百名勸農(nóng)官,像瘋了一樣日夜奔走于田壟之間,組織青壯,興修水利。
而被剝奪兵權(quán),調(diào)任地方的申叢、常弘等人,也被李燁委以組織地方屯田的重任。
這些昔日的悍將,竟將他們卓越的軍事組織能力用在了民生建設(shè)上,把流民編成一個個屯田營,效率高得驚人。
屠刀換成了鋤犁,戰(zhàn)陣變成了田壟。
李燁更從將作大營調(diào)撥人力,按照他繪制的圖紙,打造出了一批曲轅犁和簡易水車。
這些超越時代的新式農(nóng)具,讓開墾和灌溉的效率翻了幾番。
短短數(shù)月之后,奇跡發(fā)生了。
原本荒蕪死寂、餓殍遍野的中原大地上,重新出現(xiàn)了一片又一片沁人心脾的綠意。
村莊里,再次升起了裊裊的炊煙,甚至能聽到孩子們的笑鬧聲。
一個穩(wěn)固的、能自我造血的后方基地,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快速成型。
李燁再次站上蔡州城頭。
這一次,他放眼望去,城內(nèi),是將作大營沖天的爐火與校場上操練精兵的吶喊;城外,是阡陌交通,溝渠縱橫,一望無際的田野里,無數(shù)身影正在辛勤勞作,生機勃勃。
軍隊、工業(yè)、農(nóng)業(yè)、民心。
問鼎天下的基石,至此已然全部奠定。
李燁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一絲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容。
種田,才是王道。
打仗?
不過是為了保護自己種田這點愛好罷了。
然而,他心中清楚,這短暫的平靜之下,暗流洶涌。
汴州的朱溫絕不會容忍身邊睡著一頭正在磨牙吮血的猛虎。
根基已穩(wěn),羽翼漸豐。
李燁的目光,緩緩從眼前欣欣向榮的田野上收回,望向了西方,那個盤踞著中原最大勢力的方向。
田種好了,就該豎起籬笆,防著偷菜的賊了。
就是不知道,那條老狗什么時候會忍不住撲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