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議散后,暮色更深。
李燁獨自一人,踏上了濮州城那飽經戰火、此刻依舊彌漫著淡淡血腥與焦糊氣息的北門城樓。
他憑垛而立,目光沉沉,目光穿透了濃重的夜色,望向北方那一片無邊無際的黑暗。
那里是魏博,是樂彥禎的疆域,是銀槍效節都盤踞的老巢。
冰冷的恨意如同毒蛇,在他眼底最深處無聲地游走、纏繞。
父親李鋒臨死前怒目圓睜的面容,嫡母王氏刻薄怨毒的詛咒,周彪那張跋扈猙獰的臉……一幕幕血色的畫面在眼前飛速閃過。
“樂彥禎……”李燁的嘴唇無聲地開合,吐出這個在魏博軍中代表著年輕一代權勢頂峰的名字,聲音低得只有他自己能聽見,卻帶著徹骨的寒意,“周彪那條狗的死……只是開始。”
就在這時,一陣沉悶而有力的聲音,如同大地的心跳,隱隱從城墻下方傳來。
咚…咚…咚…
那是征集來的民夫,在軍官的呼喝和威懾下,開始連夜清理廢墟,搬運巨大的條石和夯土,加固這殘破的城墻。
火光在城下搖曳,映照著一張張麻木、疲憊卻又在奮力勞作的面孔。
這單調而沉重的夯土聲,穿透寒冷的夜風,清晰地傳入李燁的耳中。
他扶著冰冷粗糙的城磚,指腹感受著那粗糲的質感,仿佛觸摸著這座城池頑強跳動的脈搏。
高筑墻,廣積糧。
這聲音,便是他在這亂世漩渦中,為自己、為追隨者、也為這座剛剛奪下的濮州城,奮力敲響的第一記戰鼓。
濮州城,這座始建于隋、歷經戰火的古城,迎來了它前所未有的改造。
李燁的命令如同投入滾燙油鍋的水滴,瞬間引爆了整個城池的活力。
城墻下,人聲鼎沸,熱火朝天。
依據柳明姝提供的殘存圖籍和實地勘測,濮州城墻周長約九里(約4。5公里),主體為黃土夯筑,外包青磚,原高約兩丈五尺(約8米),基厚近三丈(約9米)。
歷經黃巢之亂,多處坍塌損毀,雉堞傾頹,敵樓焚毀,護城河淤塞。
李燁一身輕便戎裝,站在一段損毀最嚴重的城墻豁口處,腳下是散落的磚石和干涸發黑的血跡。
北風凜冽,吹得他衣袂翻飛。他蹲下身,抓起一把夯土,在指間捻碎。
土質松散,夾雜著碎石草莖。
原始的夯筑方式,在投石機和大型攻城槌面前,顯得脆弱不堪。
“不行。”李燁站起身,聲音冷硬,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如此城墻,擋得住流寇,擋不住魏博牙兵,更擋不住朱溫的宣武精銳!”
他腦海中飛速閃過前世所知的冷兵器時代城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