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燁眼中閃過一絲贊許,他示意羅隱繼續說下去。
羅隱深吸一口氣,拋出了他醞釀已久的方案:“我提議,推行‘屯田制’!”
“屯田?”這個詞并不新鮮,但從羅隱口中說出,卻似乎別有深意。
“正是。”羅隱走到地圖前,指著新占領的衛、相、貝、黎陽四州之地,“這些地方,因常年戰亂,有大量無主荒田。此外,此次平叛,我們從叛亂的豪強手中沒收了巨量田產。這些,都是我們的本錢。”
他的計劃分為兩部分。
“其一,為‘民屯’。張榜招募天下流民,官府授予田地、農具、種子。凡來歸者,第一年免除所有賦稅,第二年只交兩成,第三年起才按三成納糧。讓他們活下去,安居樂業。”
“其二,也是最關鍵的,是‘軍屯’。將我們麾下的將士,包括那些被甄別后可靠的降兵,以部隊為單位,分片劃地。無戰事時,他們便是農戶,開墾土地,種糧種菜。如此一來,軍糧便可自給自足!”
話音剛落,財政官崔優立刻就提出了疑問:“羅先生,此計雖好,但前期投入太大!農具、種子、耕牛……哪一樣不要錢?我們現在連錢都拿不出來了!”
羅隱微微一笑,似乎早料到有此一問。他伸出三根手指。
“崔判官莫急,我這‘軍屯’,還有一句最核心的口訣——‘軍三民七’!”
“軍三民七?”
“軍屯所獲,刨除種子成本,所有收成,三成上繳府庫,充當軍資。剩下整整七成,全數歸屯田的士兵個人及其家庭所有!”
“什么?!”
這一次,不止是崔優,連趙猛、葛從周這些大將都驚得站了起來。
七成!
這在當時是根本無法想象的比例。這個時代的兵,能吃飽餉飯不被克扣就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
種地所得,能給個人留下一兩成就不錯了,羅隱竟然要給七成!
崔優呆立當場,他本能地覺得這太虧了,府庫只能拿到三成。
可他手中的算籌卻不受控制地飛快撥動起來。
一個士兵,分到二十畝地。
按照尋常年景,畝產一石半,總收成三十石。
三成上繳,是九石。
剩下二十一石歸個人!這足夠一個五口之家吃得飽飽的,甚至還有余糧可以賣錢換物。
士兵有了恒產,有了遠超當兵吃餉的收入,他們會用多大的熱情去開墾土地?
生產效率會提高多少?
崔優的呼吸急促起來,他撥打算籌的手指越來越快,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他算出來了。
哪怕只拿三成,只要將數萬大軍全部投入屯田,數月之后,府庫里的糧食就會堆積如山!
而且,這是一個可以不斷滾大的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