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擁擠在一起,在濮州軍雪亮刀鋒的環伺下瑟瑟發抖,眼神空洞絕望,如同待宰的羔羊。
“俘虜兩千零四十九人,如何處置,請使君示下!”
趙猛抱拳請示,眼神銳利如鷹,掃過那些俘虜,帶著毫不掩飾的厭惡。
李燁緩緩策馬,來到俘虜群前方。
他的目光冰冷銳利,如同實質的刀鋒,緩緩掃過每一張惶恐不安的臉。
“聽著!”
李燁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穿透靈魂的威壓,瞬間壓下了俘虜群中低低的啜泣和騷動,“爾等助紂為虐,隨樂彥禎屠戮我濮州軍民,罪不容誅!”
俘虜們頓時騷動起來,恐懼如同冰冷的潮水將他們淹沒,許多人雙腿一軟,癱倒在地,絕望的哭嚎聲零星響起。
“然!”
李燁話鋒一轉,聲音陡然拔高,帶著一種主宰生死的決斷,“上天有好生之德!凡自陳出身鄉野良家,被裹挾從軍者,出列!余者,殺無赦!”
李燁深諳軍旅積弊,尤其警惕“老兵油子”之害。
此類兵卒往往勝則驕縱浪戰,敗則率先潰降,五代亂世此風尤熾。
相較之下,唯有淳樸堅韌的農家子弟,方為可靠兵源。他們吃苦耐勞,秉性忠厚,更能承受嚴苛訓練與戰場壓力。
后世名將戚繼光練兵,亦洞悉此理,其《紀效新書》明確主張招募鄉野老實之人,正與李燁所見暗合。
命令如同驚雷炸響。
趙猛眼中兇光一閃,猛地一揮手:“動手!甄別!”
如狼似虎的濮州軍士立刻撲入俘虜群中,粗暴地推搡、喝問、查驗身份。
場面瞬間混亂不堪。
“俺是滑州鄉下種田的!被魏博狗官抓來的!俺沒殺過人!”
一個面黃肌瘦、穿著破爛葛衣的年輕漢子被揪出來,涕淚橫流地哭喊。
“俺也是!俺是魏州鄉下佃戶!”
“俺爹娘都餓死了,才跟著當兵吃糧……”
很快,一群約莫五百人左右、衣衫襤褸、面有菜色、眼神惶恐卻帶著一絲劫后余生茫然的俘虜被單獨隔離出來。
剩下的那一千五百余人,大多體格壯實,眼神躲閃,身上帶著痞氣或油滑之色,更有不少穿著比普通士卒稍好的甲胄,顯然是積年的兵痞和老卒。
“這些……都是樂彥禎父子蓄養的爪牙、積年老卒!手上沾滿我濮州百姓的血!”
趙猛指著剩下的俘虜,咬牙切齒,眼中燃燒著復仇的火焰,“請使君下令!”
李燁面無表情,眼神冷冽如冰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