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出一串令人極不舒服的干笑。
“驅虎吞狼,火中取栗的把戲,真當我家節帥與在座諸公,看不透么?”
“李公所言極是!”
另一個洪亮如鐘、帶著濃重幽燕口音的聲音猛地炸響,充滿了桀驁與不耐。
附錄:
大唐中和四年,河北藩鎮分布:
盧龍節度使
占據州城:幽州(治今北京西南)、薊州(治今天津薊縣)、媯州(治今河北懷來東南)、檀州(治今北京密云)、平州(治今河北盧龍)、營州(治今遼寧朝陽)。這是河北北部最大的藩鎮。
節度使:李可舉。他是前任節度使李茂勛之子,于中和元年(881年)繼位。在黃巢起義期間,李可舉曾多次奉詔派兵南下參與圍剿,但更主要精力用于與鄰近藩鎮的爭斗。
成德節度使(又稱鎮冀節度使)
占據州城:恒州(鎮州,治今河北正定)、冀州(治今河北冀州)、深州(治今河北深州西南)、趙州(治今河北趙縣)。位于河北中部。
節度使:王景崇。他是成德王氏家族的第三代節度使(其父王紹鼎,祖父王元逵)。王景崇于乾符六年(879年)繼位,在位期間相對穩定,主要與盧龍李可舉爭奪易、定地區。
魏博節度使
占據州城:魏州(治今河北大名東北)、博州(治今山東聊城東北)、貝州(治今河北清河)、澶州(治今河南清豐西)、相州(治今河南安陽)、衛州(治今河南衛輝)。位于河北南部及河南、山東交界處,是河北三鎮(盧龍、成德、魏博)中兵力最強、也最跋扈的一鎮。
義昌節度使(又稱橫海節度使)
占據州城:滄州(治今河北滄州東南)、景州(治今河北東光)、德州(治今山東陵縣)。位于河北東部沿海。
節度使:楊全玫。他于中和二年(882年)被任命為節度使,取代了在兵變中被殺的杜雄。楊全玫在位期間相對低調,主要任務是穩定本鎮局面,避免卷入大規模沖突。
義武節度使(又稱易定節度使)
占據州城:易州(治今河北易縣)、定州(治今河北定州)。位于成德與盧龍之間,是兩強爭奪的緩沖地帶。
節度使:王處存。他是義武王氏的開創者,自乾符六年(879年)任節度使。王處存是少數忠于唐朝的河北藩帥之一。在黃巢攻占長安期間,他積極率“勤王軍”入關作戰,功勛卓著。中和四年,他仍坐鎮定州,保持著對朝廷的忠誠和對本鎮的控制。
昭義鎮(又稱澤潞鎮)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藩鎮,但它的情況比較特殊,不完全屬于傳統意義上的“河北”范疇。
它橫跨太行山,一部分在河東道(今山西東南部),一部分在河北道(今河北西南部)。在中和四年(884年),昭義鎮正處于分裂狀態,河北部分實際脫離了澤潞的控制。補充如下:
占據州城:
澤潞部分(山西):潞州(昭義節度使治所,治今山西長治)、澤州(治今山西晉城)、沁州(治今山西沁源)。
邢洺磁部分(河北):邢州(治今河北邢臺)、洺州(治今河北永年東南)、磁州(治今河北磁縣)。
節度使實際控制者(中和四年):
澤潞(山西三州):高潯。他是原昭義節度使高潯(高駢族子)的弟弟。原節度使高潯于中和二年(882年)在長安附近與黃巢軍作戰時被部下所殺。中和三年(883年),朝廷任命宦官曹全晸為昭義節度使,但高潯在澤潞本地軍隊的支持下驅逐了曹全晸,自任留后。中和四年(884年),名義上或實際控制潞、澤、沁三州的是高潯。
邢洺磁(河北三州):孟方立。孟方立是邢州人,原為澤潞節度使(山西)的天井關(太行陘重要關隘)戍將。他不滿澤潞節度使高潯對邢洺磁三州的統治,尤其是對邢州人(孟方立是邢州人)的歧視。中和三年(883年),孟方立在邢州發動兵變,驅逐了澤潞任命的邢州官員,并奪取了邢、洺、磁三州。中和四年(884年)初,孟方立正式割據河北三州,將昭義治所從潞州遷到邢州。他自任留后,并迫使朝廷承認其地位。因此,在中和四年(884年),昭義鎮河北部分(邢、洺、磁三州)的實際統治者是孟方立,而澤潞部分(潞、澤、沁三州)的實際統治者是高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