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黃梨木算盤在她纖纖玉指下?lián)軇拥绵枧咀黜懀?jié)奏快而穩(wěn)定。
她臉色依舊帶著幾分連軸轉(zhuǎn)的蒼白,府庫的存糧和如山壓力,如同無形的巨石沉甸甸地壓在她單薄的肩頭,但那雙秀美的眼眸卻異常專注銳利,緊盯著每一筆支出。
“丁口三人,貸粟種一斗半,口糧半月,鋤頭一把,鐮刀一柄。”
她語速飛快,聲音卻清晰穩(wěn)定,不容置疑。
案前站著一對流民夫婦,男人佝僂著背,女人緊緊抱著一個餓得直哭的幼兒。
兩人惶恐地點頭哈腰,粗糙如樹皮的手在同樣破舊的衣服上反復蹭了又蹭,仿佛怕自己的污穢玷污了那些救命的物件,才敢伸出顫抖的手,接過那沉甸甸的、裝著金黃粟種的小布袋和冰冷堅硬的嶄新鐵器。
婦人接過那一小袋粟種,如同抱著初生的嬰兒般,緊緊地摟在懷里,枯黃的臉上涕淚橫流,嘴里不住地、語無倫次地念叨:“謝大人!謝青天大老爺!活命之恩啊!謝柳度支!”
柳明姝的目光飛快地掠過婦人那布滿皸裂血口的手指,和懷中孩子因長期營養(yǎng)不良而顯得過大的、無神的眼睛,心頭像是被細針猛地刺了一下,泛起尖銳的酸楚。
她強迫自己迅速移開視線,壓下喉間因連日勞碌而泛起的干澀和痛感,對旁邊負責記錄的書吏清晰下令:“記清,范縣東洼村,張二狗家,貸項如上,秋后分兩年還清。”
隨即,她深吸一口氣,目光投向棚外那依舊望不到頭的長隊,提高聲音:“下一個!”
精打細算,錙銖必較,榨取出府庫中每一粒糧食、每一文銅錢的最后潛力,確保這些救命的種子能真正落入泥土生根發(fā)芽。
為親眼見證這艱難卻充滿希望的新生之始,李燁親率僚屬,策馬巡視濮州五縣。
鄄城縣受創(chuàng)稍輕,流民安置已初具規(guī)模。
縣令陳文遠,乃是濮州陳家嫡長子。
他一身半舊的青色官袍,氣質(zhì)儒雅,引著李燁一行行走在剛剛翻整過、初具雛形的田壟間。
泥土被翻起,在初春微冷的陽光下散發(fā)著濕潤的氣息。
遠處,幾十個流民正喊著號子,合力疏浚一段淤塞的小水渠,渾濁的水流開始緩緩注入旁邊的田地。
陳文遠指著水渠,姿態(tài)恭敬卻不失世家子弟的從容。
“主公,此地新聚流民多來自許州,頗通農(nóng)事。下官已按羅主事頒布之章程,組織民力優(yōu)先疏浚此渠,引濮水支流灌溉,務必確保新墾田畝不誤今春播種之農(nóng)時。”
他言語清晰,神態(tài)沉穩(wěn),雖然眉宇間還帶著世家子弟特有的矜持,但眼中那份渴望做出政績的光芒卻清晰可見。
李燁微微頷首,目光掃過田間那些雖揮汗如雨,眼神中卻帶著久違希望的流民身影,心中稍感慰藉。
柳明姝則落后幾步,低聲與縣衙的倉曹吏員快速核對貸種、農(nóng)具的發(fā)放賬目與庫房存底,指尖在她隨身攜帶的、寫滿蠅頭小楷的賬本上快速點劃著,神情專注,一絲不茍。
濮陽城外,是泰山都老弱士卒安置的重點區(qū)域。
縣令陸明軒性子略顯急躁,但辦事雷厲風行。
他帶著李燁一行來到一片由軍卒與流民共同開墾的田畝邊,指著那些正在田里奮力勞作的身影:“主公請看,這些田畝皆由泰山都歸田士卒與流民混編開墾。士卒們雖卸甲,紀律尚存,墾荒效率頗高,流民得其帶動,亦安心不少,互助之風漸起。”
李燁的目光掠過那些身影。
他們有的缺了胳膊,用僅存的手奮力揮鋤;有的瘸了腿,拄著拐杖仍在彎腰拔除雜草。
然而此刻,他們脫下冰冷的甲胄,換上粗陋的麻布衣衫,在這片新翻的土地上奮力勞作的身影,卻比披甲執(zhí)銳、沖鋒陷陣時,更顯出一種令人動容的堅韌力量。
李燁的目光落在身旁的葛從周身上。
葛從周微微躬身,嘴唇緊抿,眼神復雜地注視著那些老部下,有欣慰,有感慨,更有對新生的期冀。
柳明姝敏銳的目光則注意到田埂邊堆放著不少新制的、形制統(tǒng)一堅實的鋤頭和犁鏵,上面隱約烙著一個清晰的徽記,濮州王家的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