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有三個旅的兵力,分散在霍班四周的各處據點、要塞。
只有一個旅駐扎在班隆村,作為后備軍。
現在傷亡慘重的也只是這一個旅而已。
還沒等劉洵言做出反應,班隆村的北方,突然開過來了幾輛車子。
數輛汽車停下后,從車內跳出來好幾名金發碧眼、五官深刻的外國男女。
有拿著麥克風的,有扛著攝像機的。
他們每個人還都帶著頭盔,頭盔被白布包裹著,上面印著ngo的logo。
聽聞班隆村遭到政府軍的空襲轟炸,駐扎在霍班市的ngo人員,跟聞到了腥臭味的禿鷲似的,第一時間趕了過來,要拿到第一手的現場資料。
看到滿村的殘垣斷壁,到處都有熊熊火光,每個人的眼中都閃現出興奮的光彩。
他們以為,這次自己是抓到了蒲甘政府的大把柄。
最最關鍵的是,把這個把柄交上去,他們下一年的預算,能提高一大截呢!
ngo的人,又是用攝像機拍攝,又是用照相機拍照。
現場雖然很慘,但令他們深感遺憾的是,沒有看到村民們的尸體,更沒有滿地尸塊的震撼場景。
這讓ngo的人急得抓耳撓腮,怎么能沒有尸體,沒有死人呢?
拍不到死人,又哪來的震撼感?
看到前方有村民在哭天嗆地,ngo的人一擁而上,讓隨行的翻譯趕快發問,這次的空襲,讓村子里死了多少的村民。
村民擦了擦眼淚,說道:“村里沒有死人。”
聽聞翻譯的話,ngo的人都是一臉的難以置信,整個村子都被炸毀了,怎么可能沒死人呢?
被問話的村民,把事情的原委解釋了一通。
在空襲發生的時候,他們剛好不在村子里,而是在附近的伐木場吃飯,這也讓全村人剛好躲過一劫。
ngo的人,對于這樣的回答,當然不滿意。
沒死人,沒傷亡,那就等于沒有新聞爆點,無法吸引人眼球。
這樣的報道交上去,毫無意義,也毫無價值可言。
這群吃慣了人血饅頭的人,又急匆匆的尋找下一個村民,希望能從下一個村民身上挖出新聞爆炸點。
可是下一個村民的回答,和前一個村民的回答,一模一樣。
這次的空襲,的確是沒有給班隆村的村民造成任何的傷亡,但村民們幾代人在班隆村攢下的積蓄,打下的根基,都在空襲中被毀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