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省城市委宣傳部,聯合多家文藝機構舉辦的文藝作品展覽會,于五一節前夕,在省城展覽館舉行。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聶海辰等人,應邀出席了開幕式。
這次的文藝作品展覽會,有多個展館,涵蓋了書法、繪畫、攝影、雕塑、刺繡、出版等多個主題。
年底有年貨博覽會,年中有文藝博覽會,這也是省城的特色活動之一。
比起年貨博覽會的熱鬧來,文藝博覽會的召開,顯得有些清水寡淡。
不論是參加活動的創作者,還是前來逛展的游客,都明顯沒有年貨博覽會多。
曲高向來和寡,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聶海辰跟張俊說過一件事情,有一次他應邀參加市美術館的一個展覽,開幕式現場除了工作人員,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游客。
張俊苦笑一聲,問他像這種沒有客人的情況,難道你也要在臺上把稿子念完嗎?豈不是尷尬得很?舉辦方也是不懂事,哪怕請一些人過來當群眾演員也好啊!
聶海辰說,搞藝術的人,哪里懂這些?不過我也沒有演講完,上臺站了站,拍了照片就離開了。其實我是很尊重這些搞藝術的人,只不過現今這個社會,藝術不搞到極致,就不值錢,也沒有人追捧,這是事實。無奈啊!
張俊默然。
聶海辰又說,今天這場面還算可以的了,來的人很多,雖然算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有上千人呢!
張吟不由得陷入沉思。
一座自詡為歷史文化名城的千年古城,藝術已經淪落到這個地步了嗎?
開幕式過后,張俊和聶海辰在展覽會上漫步觀賞。
張俊問道:“聶部長,咱們省里,有沒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畫家?大藝術家?”
聶海辰笑呵呵的道:“怎么沒有?我省有名的出才子佳人!著名的大畫家、大藝術家,多得很!”
這個話題,談到了聶海辰的興趣點,他打開話匣子,如數家珍的向張俊介紹起本省出去的大畫家和大藝術家。
隔行如隔山。
張俊對這些大藝術家,知之不多,有的人早已蜚聲海內外,但張俊卻還是頭一回聽說他們的大名。
“慚愧啊!看來我以后要多了解這方面的信息,也要多參觀此類藝術展覽。”張俊感慨的說道,“既然有省出了這么多有名的畫家和藝術家,為什么不請他們回來,幫助家鄉進行文藝方面的建設呢?”
這個問題,難倒了聶海辰。
張俊說道:“一座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發展,是多方面并舉的,單單依靠經濟的發展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厚重的歷史感,有豐富的人文精神,有陶冶性情的文學藝術。北上廣那些大城市,之所以吸引游客,除了發達的經濟、林立的高高樓之外,還有數不清的歷史文化遺跡,有令人向往的名人故居。”
聶海辰深以為然,說道:“張俊市長,你這話說得太對了。在你制定的三年發展計劃里面,就有文藝方面的內容,為此還成立了一個單獨的項目小組,我希望通過三年發展,能讓我市的文藝氣息變得更加濃郁一些。文化和經濟的共同發展,才能形成合力,從物質和精神層面,帶給人民群眾更高的享受。”
說話間,兩人來到美術展館。
看著墻面上掛著的畫作,聶海辰一眼就認出云中鶴的作品。
“這些一定是云中鶴的畫作!這筆墨我一眼就認了出來。”聶海辰笑道,“他的作品有著很獨特的個人特征,性格鮮明,我個人甚是喜愛。咦,這幾幅人像作品,也是他創作的嗎?”
張俊笑道:“對,這些也是云中鶴創作的。他最近對人像創作熱情高漲,畫了不少人像畫。”
聶海辰點頭道:“畫得不錯嘛!栩栩如生,比照相機拍的還要細膩好看!這畫得賣多少錢一幅?”
張俊笑道:“他的作品潤格并不高,像這樣的作品,也就值個兩三萬塊錢吧!”
聶海辰托著下巴,一一欣賞過去,指著其中一幅作品說道:“這幅不錯,我買回去收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