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完舊城區之后,還得學習人家新城區的設計。
城市新區的打造,涉及到方方面面,建筑、交通、下水道、管道、線路、景觀等等。
巴黎、倫敦、東京,都是世界級的大都市。
這三座城市在規劃、建設方面各有特色,倫敦通過發展衛星城來平衡市區的居住、交通壓力;東京則全力建設公共交通,避免民眾在中心城聚居,實現多中心城市戰略;巴黎則拒絕在市中心區新建高樓大廈,頑固地保留著千百年來古都的文化傳承,并通過巧妙的規劃和設計,將古城和新興衛星城聯系起來。
與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城市規劃主導部門不同,在巴黎城市規劃與建設上,其主管部門是文化部而不是建設部,這被解讀為法國政府對城市歷史、文化、藝術的尊重。
巴黎人將城市規劃目標落在了郊區,他們提出了和倫敦類似的大巴黎計劃,希望能夠將巴黎城市規劃藍圖擴張,這樣既可以保護老城傳統風貌,也可以滿足現代化城市化發展的進程。
張俊他們要學習的,不僅是這種規劃和設計的理念,還有具體的設計思路。
當張俊問及為什么沒有在老城區建設高樓大廈時,巴黎市政府的陪同人員如是回答,說他們也曾經在老城區嘗試過建造高樓,也就是緬因·蒙巴拿斯大樓,可是當這座高達數十層的大樓落成以后,巴黎人發現,大樓與周邊老城區的建筑從顏色、高度以及外貌上完全無法融合,最終人們叫停了老城區的高樓建造計劃。
任何一座大城市,都會面臨相同的問題。
南方省城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老都市,有著數千年的文化底蘊,中心城區也是老城區。
張俊一直都在思考,或者說,省城的領導都在思考,要怎么樣保持新老城區之間的平衡和發展。
這也正是張俊他們此次出來考察的意義所在。
現在市里有兩種不同的聲音。
一種是以徐沛生和張俊為代表的,新老并存。
一種是以章明華為代表的拆舊建新。
在章明華等人看來,省城所謂的老城區,不過是一些半新不舊的建筑,而且大多數房屋的使用年限都已經比較久遠,保留的意義并不大,又不是什么明清時期的古老建筑,留下來做什么用呢?還不如直接拆了,大力發展新城的建設。
可是,徐沛生和張俊等人卻以為,百年的房屋難道就不是歷史嗎?五十年的房屋,就不是這座城市的歷史見證嗎?
如果真的全部拆除,那這座城市將沒有任何歷史痕跡可言,觸目所及,都是高樓大廈,皆是一片鋼筋水泥的叢林!
兩種聲音都存在,各有其道理,暫時誰也說服不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