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當日股價開市升50%至1。5港幣,最高升2。2倍至3。2港幣,收市升1。522倍至2。522港幣。
之后股價因市場貨源不多及股市熱潮節(jié)節(jié)上升,1973年1月23日升至30港幣,市值約30億港幣。
其實公司主要經營安裝電視天線業(yè)務,聲稱發(fā)明家庭用天線,幸好在招股書表明集資用於研究發(fā)展,對派息無保證。
現(xiàn)在由於彩色電視機剛剛興起,市民聽到“香港天線”公司的名字,就展開無限遐想,以為是一家了不起的高科技公司。
現(xiàn)在后市民,對外面的世界還不夠太了解,以為高科技公司就是高高在上,值得去追捧,認為潛力無限。
而且又是股市大熱,市民手中都有閒錢,造就“香港天線”不火都不行。
一傳十,十傳百,市民對於即在九龍交易所上市的香港天線,短時間內傳得家喻戶曉。
倒閉原因也很簡單,產品不獨特,年底股災一來,股價跌至一文不值,交投疏落,無法再次融資。
………
半島酒店。
午后的陽光透過維多利亞港的海面折射進半島酒店頂層的包房,在波斯地毯上灑下一片粼粼金光。
今天陳耀豪在這個號稱“遠東貴婦”的超五級酒店里,預定一個包房招待貴客。
在包房里,他正在翻看《東方日報》,這份報紙目前銷量達到十萬份,準備認真拜讀一下。
今天報紙的頭版頭條就是關於“置地飲牛奶”的爭奪。
這個應該是近期的風云話題,當然接下來也會報導“香港天線”的故事。
今天他出現(xiàn)在這里,也與今天頭版頭條內容相關,就是事關香江股票。
“咯…咯…咯…”
不一會,敲門聲打斷了陳耀豪思緒,只見服務員帶領一名中年男人走進包廂。
“歡迎劉生,請坐!”
“陳生客氣了。”
兩人客氣的握了握手,然后相對而坐。
這個中年男人就是陳耀豪又招待的貴客,他的名字叫劉海生,是一名股票披客,做公司股票上市和原始股交易的中間人。
當然,他主要做的是九龍股票交易所陳普芬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