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具銷售好了,天然氣的用量自然提升,用戶粘性也大大增強。工程服務鋪管道,灶具銷售點灶火,兩頭並進,環環相扣。”
利銘澤靜靜地聽著,手指無意識地在沙發扶手上輕輕敲擊。
陳耀豪的方案,不僅著眼於眼前的業務拓展,更觸及了品牌文化和用戶習慣的塑造,格局不小。
片刻的沉默后,利銘澤臉上露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
他拿起桌上的銀質打火機,“叮”地一聲彈開蓋子,點燃一支雪茄,煙霧裊裊升起,融進窗外的暮色里。
“陳生。”他緩緩開口,聲音帶著一絲讚許的語氣說道:“你這個想法—很有價值。工程服務深化根基,灶具推廣點燃需求,明火煮食—更是打到了點子上。中華煤氣要的,不僅是管道里的氣,更是千家萬戶灶臺上的火。”
他吸了一口雪茄,目光透過煙霧,銳利地看向陳耀豪說道:“我原則上支持。不過,成立子公司不是小事,具體架構、資源投入、市場策略,需要詳盡的計劃書。
特別是『明火煮食”這個概念的推廣,如何落地,如何深入人心,你要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
陳耀豪心中一塊石頭落地,他知道,這第一步棋,算是落下了。
他迎向利銘澤的目光,沉穩而堅定說道:“我相信利生以及團隊的能力,肯定會大獲成功。”
“陳生客氣了,既然有了發展良策,肯定要全力去做,這樣才不會辜負股東們的信任。”
“哈哈哈。”陳耀豪笑了笑道:“其實也得感謝利生的信任。”
會客室內,雪茄的氮氬尚未散盡,方才關於新子公司和明火煮食的激昂討論沉淀下來,氣氛轉為更深沉的務實探討。
“陳生,你對煤氣廠本身的未來,可有想法?”利銘澤啜了一口重新續上的茶水,目光投向窗外,焦點卻似乎落在那日夜不息運作的北角煤氣工廠。
它像一頭沉默的巨獸,匍匐在這片寸土寸金之地,為整個港島輸送著能量,卻也日益被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樓所環伺。
陳耀豪順著他的視線望去,窗玻璃上隱約映出遠處工廠粗獷的輪廓和聳立的儲氣罐。他沉吟片刻,知道這才是觸及公司根基的大問題。
“利生,北角廠是中華煤氣發展的根基。但時代在變,城市在擴張。”
陳耀豪的聲音帶著一種冷靜的凝視,說道:“您看這周圍,新樓盤、商業中心、高檔社區都在拔節生長。這片土地的價值,早已不是幾十年前的概念。”
他停頓了一下,觀察著利銘澤的反應。這位掌舵人臉上沒有波瀾,只是眼神更加專注。
“恕我直言,”陳耀豪繼續道:“即便我們不主動考慮,港府的城市規劃部門遲早也會找上門。繁華都市的核心地帶,容納一個大型煤氣製造廠?
安全、環保、土地效益,任何一個理由都足以讓搬遷成為必然。與其到時候被動應對,甚至可能被施加苛刻條件,不如我們未雨綢繆,主動研究、規劃。”
利銘澤緩緩放下茶杯,手指無意識地在沙發扶手上劃著名圈,這是他陷入深度思考時的習慣。
“你說得對。”利銘澤終於開口,聲音里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沉重,那是面對即將告別一段歷史的復雜心緒。
“北角廠的位置,確實越來越像一顆『硬釘子”。安全無小事,環境壓力也與日俱增。港府的態度我們心知肚明。”
他抬起頭,目光重新變得務實,繼續說道:“主動總比被動好。搬遷是個龐大工程,牽涉選址、技術升級、巨額投資、員工安置千頭萬緒。不能拍腦袋決定。”
“是的,利生。”陳耀豪立刻接話,說道:“這需要詳盡、科學的可行性研究。新址的選擇至關重要,要兼顧未來幾十年的發展空間、運輸成本、環境影響評估。
同時,搬遷本身也是一個技術升級的契機,我們可以引入更先進、更環保的生產工藝。”
利銘澤微微頜首,顯然陳耀豪的思路與他所想不謀而合。
“好。這件事,宜早不宜遲。”他做出了決斷道:“陳生放心,我會親自指派一個專項小組,
由技術、規劃、財務和法務的核心骨干組成,儘快啟動全面的搬遷可行性調研。
選址、成本、技術路線、時間表、政策風險—-都會摸清楚,拿出一個扎實的報告來,然后提交給各位董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