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目前每罐紅牛的原材料成本約為0。017美元,主要來自各類添加劑。鋁罐成本0。07美元,人工、水電及折舊等製造成本約為0。012美元。再加上管理成本攤銷,總生產成本控制在0。09
美元左右,約合0。4港幣。”
“嗯,定價方案呢?”陳耀豪表示認可,
“北美市場的定價我們主要基於三點考量:首先,作為革命性的功能性新品,必須採用高端定價策略,這有利於快速回收前期投入並建立品牌形象。
其次,參考當前美國市場一罐330毫升可口可樂約0。25美元的零售價,我們的產品具備功能性、進口和新奇特質,溢價空間充足。
再者,產品出廠后需經過進口商、分銷商、零售商等多重環節,每個環節通常需加價50%至100%,並需覆蓋各項稅費。
綜合以上,我們建議出廠價定為0。4美元(約2港幣),終端零售價瞄準2美元(約10港幣)。
據此測算,每罐毛利約1。6港幣,年利潤預期可達2700萬港幣以上。”
陳耀豪聽罷,第一反應是這點利潤並不算豐厚,且龐大的市場推廣費用尚未計入。
當然,這只是起步階段,一旦產能全面打開,規模效應將帶來可觀的利潤增長。
“市場推廣計劃怎么樣了?”他接著問。
“在北美,我們有兩個現成渠道:一是與麥克加深合作,授權他代理紅牛;二是已經與北美的7-11便利店達成初步上架協議。”
“僅此而已?”陳耀豪質疑道:“這遠遠不夠。必須重點深耕酒吧、夜店、健身房、高端便利店及長途卡車司機等特定渠道,大力開展免費試飲。
其次,要積極贊助美國的頂級職業運動,特別是棒球一一包括球隊和明星運動員,通過體育營銷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當下美國,第一體育運動,既不籃球,也不是足球,而是棒球運動。
“這樣的話—我們短期內可能很難實現盈利。”徐智淵略顯猶豫。
“前期可以接受戰略性虧損。歐洲同樣如此,在英國、義大利、德國等足球強國,贊助足球運動甚至投資足球俱樂部,都是打響品牌的高效途徑。當然,現階段的重心仍是全力開拓美國市場。”
“明白,陳生。”徐智淵心下欽佩老板的魄力與格局。
“本地市場策略呢?”陳耀豪又問。
“香港市場我們原定出廠價1。5港幣,零售價3港幣。”
“為什么本地價格比外銷低這么多?”陳耀豪質疑道:“紅牛的目標客群從來不是普通大眾,
而是的士司機、碼頭工人、運動員和追求新潮的年輕人。出廠價統一為2港幣,零售價提高到4港幣。”
他清楚,當時香港社會貧富雖懸殊,但中產及富裕階層已具規模,具備消費潛力。
“同樣,在香港也要大規模開展試飲派送,覆蓋夜班司機、港口、夜總會、舞廳等場景,同時強勢鋪貨。如果商家嫌貴不愿進貨,就採用售后結算模式一一先免費鋪貨,賣得好他們賺差價,賣不完我們全數收回,他們零風險。當然,7-11和地段好的士多店也必須全面覆蓋。”
這是一套低門檻、高滲透的打法,旨在將紅牛迅速植入每一個目標消費場景。
“好的,陳生。”徐智淵逐一記下。
接下來,兩人又討論了具體試喝的規模,每天必須贈送多少,怎么樣去監督,要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都做詳細討論。
一直到下班,才結束討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