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文化。
窗外天色陰沉,烏云低垂,仿佛預示著一場風暴的來臨。
辦公室內,氣氛同樣凝重。陳耀豪放下電話,聽筒里高明佬匯報:“記者圍堵現代報社已被警方疏散”的聲音似乎還在空氣中迴蕩。
他靠向椅背,手指輕輕敲擊著辦公桌面。
《朝陽日報》創刊兩周的狂飆突進,終究還是觸碰了行業的底線,引發了劇烈的反噬。
那套“免費給發行商,發行商超低價給報攤”的策略,讓報攤每賣出一份《朝陽日報》的利潤,遠超市面上任何其他報紙,效果立竿見影。
卻也如同在平靜的池塘里投入巨石,整個香江報業被震得人仰馬翻。
驚恐之下,原本各自為政、甚至互相傾軋的同行們,竟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團結”起來。
陳耀豪對此並不意外。他知道自己是在玩火,但這把火必須燒起來,才能迅速撕開市場固化的口子。
他也清楚,這種行為在法律上打了個漂亮的擦邊球,最多被定性為“惡意競爭”。
商場如戰場,弱肉強食是鐵律。
前世那位以“清風高節”著稱的李家成,在打擊競爭對手時,不也聯手零售巨頭向供貨商施壓,手段同樣凌厲?
只要在規則框架內,勝者為王。
“老板,接下來?”杜辰逸站在辦公桌前,臉上帶著一絲憂慮。
“按兵不動。”陳耀豪聲音平穩,說道:“讓他們先出牌。我們拖得起,時間在我們這邊。”
他心中盤算著,目的已經超額達成,《朝陽日報》的銷量和影響力已如火箭般躥升,深入人心。
如今,不過是該考慮如何體面地“見好就收”,將這種非常規手段轉化為持久優勢的時候了。
………
東方報社。
氣氛與維港文化的沉著截然相反,更像一鍋煮沸的油。
“好!好!好!”馬惜如一連說了三個“好”字,手指激動地敲著剛剛收到的“報業公會”邀請函。
這份由星島胡仙主持、聯合19家重要報社的會議邀請,在他眼中不亞於一道救命的曙光。
“胡仙總算出手了!這下看陳耀豪那個撲街仔還怎么囂張!”
101看書????????????。??????全手打無錯站
馬惜珍也一掃連日來的陰鬱,臉上露出狠厲的笑容:“記者堵門算個屁!
報業公會的決議,我看他敢不敢當耳邊風!除非他《朝陽日報》不想在香港報業這個圈子里混了!”
兄弟倆仿佛看到了《朝陽日報》被群起而攻之,最終不得不低頭認錯的場景。
馬惜如稍稍冷靜,補充道:“就算他最后妥協,撤掉那套把戲,但這兩周,他的根已經扎下了。以后,怕是要多一個真正的勁敵了。”
他語氣復雜,既有對擺脫眼前困境的期待,也有對未來競爭的深深忌憚。
按照他的估算,《朝陽日報》即使去掉水分和補貼,穩定在十萬份以上已成定局,足以與恢復元氣的《東方日報》(預計11-12萬份)分庭抗禮。
馬惜珍卻仍抱有一絲僥倖,嘴硬道:“大哥,你也太看得起他了!我們的讀者基礎是實打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