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打響斬超人的第一槍
在過去的1974年,在股災和石油危機的雙重打擊下,香港經濟顯得十分疲倦。
同時,無數企業(yè)未能熬過寒冬,黯然退場,倒閉的招牌隨處可見。
然而,就在這片愁云慘霧之中,一股暗流已然涌動,企業(yè)併購與資產重組的浪潮,正此起彼伏,預示著新一輪洗牌與機遇的到來。
一月中旬,一則重磅消息震動了香江商界:老牌英資巨頭太古洋行宣布大昌地互換股權,並成立太古昌發(fā)展。
緊接著,太古昌地產又向太古地產發(fā)行1210萬股,用以換取太古城項目50%的股權。
當陳耀豪在《朝陽日報》上讀到這則消息時,眉頭微皺,心中頓感一絲意外。
“原來他們此刻才真正聯手啟動太古城?看來,是我過於依賴前世的記憶,高估了『重生”帶來的信息優(yōu)勢。”
他暗自思,隨即又敏銳地捕捉到這條新聞背后更深層的信號:這恰恰印證了當下英資大行,
對地產前景普遍信心不足,經營策略趨向保守,正積極尋求與實力雄厚的華資地產商抱團取暖,分攤風險。
表面上看,太古地產的股權重組與陳耀豪並無直接關聯。
然而,他深知歷史軌跡,太古洋行因對地產開發(fā)心存疑慮,作風保守,啟動龐大的太古城計劃需要巨額資金。
他們的解決方案,是選擇出售旗下優(yōu)質地皮回籠現金。
而前世,太古城的初期啟動資金,是通過出售賽西湖、太古山谷部分土地,售得1。25億港幣。
而這一舉動,成就了長江公司和南豐發(fā)展,讓他們獲得的驚人利潤!
其中,賽西湖地塊位於港島北角半山,坐擁86。4萬平方的稀缺景觀資源。
前世,李嘉誠的長江實業(yè)以8500萬港幣低價購入該地塊,其中拿出5。3萬吹核心地塊,興建10
幢24層高級住宅。
項目恰逢地產復甦,僅住宅部分就狂賺1。3億港幣純利!
更妙的是,余下94%的土地被開發(fā)成與賽西湖美景融為一體的頂級休閒娛樂場所,成為長江公長期持有的“現金奶牛”。
另一塊地皮太古山谷一號地,這塊地被南豐發(fā)展以4000余萬港幣拿下,建成了名噪一時的“南豐新邨”。
建成后的南豐新郵擁有12幢28至32層住宅大廈,提供逾2800個500至700吹的中型單元,配以雙層停車場和園平臺。
此項目為南豐帶來了數億港幣的驚人利潤,一舉奠定了其在香江地產界的重要地位。
“這正是兆興置業(yè)進軍大型屋郵領域的絕佳練手機會嗎?”
想到這里,陳耀豪眼中露出一絲讓人捉摸不透的笑意。
兆興置業(yè)雖雄心勃勃,但尚未有大型住宅項目的開發(fā)經驗。
賽西湖和太古山谷一號,位置優(yōu)越,規(guī)模適中,既能作為寶貴的“練手”項目積累經驗,更能帶來極其可觀的利潤。
更重要的是,若能成功截胡,不僅能壯大自身,更能有效狙擊潛在對手長江公司的發(fā)展勢頭。
對於陳耀豪來說,即使為此多付一點溢價,也完全值得!
思路既定,陳耀豪立刻召來負責兆興置業(yè)的得力干將祝文宇。
“徐經理。”陳耀豪將報紙推到他面前,指著太古地產的新聞,說道:“太古洋行啟動太古城,資金壓力巨大。以他們一貫的保守作風,出售非核心優(yōu)質地皮套現是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