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輪調轉方向,繞過繁華的尖沙咀半島。
途徑大角咀船廠時,陳耀豪只是遠遠警了一眼。
那船廠規模明顯小了許多,設施也更為簡陋,在他龐大的版圖中分量不足,不值得此刻停留。
“直接去青衣島。”他果斷下令道。
拖輪加速,駛向青衣島西岸。
還未靠岸,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便映入眼簾:新建的碼頭設施延伸入海,巨大的吊機揮動鐵臂,工地塵土飛揚,與旁邊仍在運作的修船區域形成鮮明對比?
目前聯合船塢正處於關鍵的蛻變期,一邊營業,一邊建設。
鄧國梁再次匯報,語氣中帶著對這片基地的期許:“陳生,聯合船塢現有核心資產包括13艘大馬力拖船,以及兩艘大型浮船塢。分別命名為『太古』和『黃埔”,提供全天候的海事工程服務。
我們的主業是船舶維修、拖帶救助和打撈。而眼前正在建設的,是亞洲矚目的30萬噸級巨型干船塢!”
他指向岸上那如同開山劈石般的巨大基坑,繼續匯報導:“一旦建成,聯合船塢將具備維修3
萬至30萬噸級巨輪的能力,成為整個亞洲首屈一指的船舶維修中心。依託香港世界級港口的地位,
未來盈利前景非常可觀。”
陳耀豪凝望著那龐大的工地,聽著機器的轟鳴,仿佛聽到了未來金幣滾落的聲音。
他點點頭,問道:“建設進度和資金缺口如何?
廣”
“工程按計劃推進中,最大的挑戰還是資金。”鄧國梁坦言道:“目前修船業務雖在運轉,但盈利有限,加上巨大的建設投入,集團每年需要為此凈投入約1000萬港幣。”
“1000萬?”陳耀豪眉毛一挑,這個數字在他預想的龐大藍圖和資金需求面前,競顯得不那么沉重了。
“維持運營和推進建設,這個投入尚在可接受范圍。記住,與太古方面的溝通協作至關重要。
遇到任何需要協調解決的難題,無論是技術、資金還是外部關係,第一時間找梁總經理,由集團層面出面支持!這個項目,不容有失。”
他的指令清晰而有力。
在青衣島進行了簡短的、近乎走馬觀的視察后,陳耀豪的目光投向了港島方向。
香港仔船廠暫時擱置,他心中記掛著另一處能更快“生金蛋”的項目。
“掉頭,去上環。”他命令道:“直接去均益大廈一期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