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頓了頓,看了一眼陳耀豪表情反應,繼續道:“五層高,實用面積超過五萬平方英尺。每平方英尺的價格才100多港幣。”
“100多港幣一平方英尺?”陳耀豪眉頭微動,73年的香港,工業地皮正熱,觀塘作為新興工業區,這個價確實算“便宜貨”。
他抽出文件,里面是手繪的樓宇結構簡圖、位置地圖,以及一份周邊產業調查報告。
杜辰逸帶著一種克制的興奮,說道:“老板,這個價錢,千載難逢!大廈結構夠扎實,層高理想,稍作改裝,完全可以打造成全港最頂尖的印刷中心!
我想過,一樓和二樓做大型印刷車間,可以擺四部最新的德國羅蘭印刷機;
三樓做分色製版;四樓做倉儲和發行;頂樓正好做我們報業的新總部!
觀塘靠近碼頭,紙張原料運輸方便,報紙發行到港九新界都很快捷。
而且,我收到風聲,港府有意大力拓展東九龍工業區,未來三五年,地價漲幅絕對可觀!”
陳耀豪翻看著文件,停在那個用紅筆圈出的“五百萬港幣”總價數字上。
報業雖然勢頭不錯,旗下一刊一報銷量穩健,但現金流遠未到可以輕鬆吃下這塊“肥肉”的地步。
年初那場股災的陰霾尚未完全散去,銀行信貸正收緊。
“五百萬港幣?”陳耀豪手指輕輕敲了敲辦公桌,說道:“你知道的,報業公司的現金流,要養活這么多人,如果通過貸款,你也知道現在銀行貸款利息那么高,風險也不小?!?/p>
杜辰逸早有準備,立刻回應,條理清晰說道:“陳生,風險一定有。但我算過帳。
第一,我們現在沒有印刷車間,搬進新大廈,每月租金和印刷開支至少省三成!
第二,新建印刷中心,除了印自己的報紙,我們可以大量接外面的訂單!
那些周刊雜誌,他們的印刷需求很大!這部分純利潤,保守估計兩年內可以覆蓋設備的投入。
第三,隨著港府對觀塘的開發,地價樓價肯定會漲,這可是實打實的資產增值。
長遠來看,我們不只是解決自身需求,更是買了一只會下金蛋的公雞!
至於回本周期,我估計三年半到四年,絕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