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一結束,陳耀豪便與鄭裕桐一同乘車前往沙田海灣。
兆興置業的項目負責人祝文宇早已帶著幾名助理在填海規劃區等候。
海風輕拂,眼前是廣闊的灘涂和忙碌的勘探船影。
祝文宇的助理迅速在兩位大佬面前展開一張大幅的填海工程規劃圖。
祝文宇指向圖紙,清晰匯報導:“陳生、鄭生,目前海底地質的詳細勘探工作已經全部完成。
相關報告和施工方案正按程序提交港府相關部門審批。如果一切順利,我們計劃在春節前正式啟動填海工程。”
“很好。”陳耀豪目光地掃過規劃圖,直接切入核心問題:“整個工程的工期,你們預計需要多久?”
“回陳生,”祝文宇早有準備,匯報導:“按照現有規劃和技術條件,我們預計整個填海造陸工程能在1976年內完成。”
陳耀豪聞言,並未立刻表態,而是意味深長地轉頭看向身旁的鄭裕桐:“鄭生,您是經驗豐富的老行尊了,依您看,這樣規模的海灣填海造陸,兩年時間,真能如期完工嗎?”
這既是請教,也是一次微妙的試探。
鄭裕桐何等精明,他呵呵一笑,沒有直接回答工期可行性,卻巧妙地將話題引向自家強項。
“陳生過譽了。工期嘛,事在人為。不過,若論工程效率和履約能力,我敢說,如果能讓協興建筑來負責施工,
憑藉我們強大的工程管理團隊和豐富的填海經驗,按時、甚至提前完工的把握,絕對會大大增加!”
他看似在客觀評價,實則再次為自家公司打起了gg。
陳耀豪心中瞭然,露出一絲不可察地笑容,暗道此人真是無時無刻不忘推銷協興。
他面上不動聲色,語氣平靜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距離感:“鄭生對協興的信心令人印象深刻。工程招標,自然是公平公正公開的。
協興建筑若對此項目有濃厚興趣,具備足夠實力,我代表兆興置業表示歡迎,屆時完全可以參與競標。”
他強調了“公平競標”的原則,委婉地劃清了界限。
陳耀豪的潛臺詞很清楚:工程可以給你做,但前提是走正規招標流程,價格和服務要過硬,想靠私人關係直接拿項目?沒門。
同時,他也想讓鄭裕桐能夠主動讓步一下,延長工程款的支付帳期。
對於精明的商人而言,能爭取更長的資金周轉時間,意味著資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陳耀豪對此心知肚明,只要條件合理,他並不排斥有實力的合作伙伴給予一定的帳期便利,這本身也是商業合作的一部分。
“哈哈,陳生快人快語!如此宏偉的工程,協興當然樂意參與,也必定全力以赴!”
鄭裕桐聽出了陳耀豪的弦外之音,但得到“歡迎競標”的承諾,也算是初步目的達成,笑容依舊爽朗。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陳耀豪隨即收斂笑意,就填海工程中可能遇到的技術難點、土方平衡、沉降控制、以及填海區未來的市政配套規劃等,具體而專業的問題,虛心向鄭裕桐和祝文宇請教。
兩位行家也結合自身經驗,給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議和寶貴的行業經驗,也讓陳耀豪學習到了不少工積知識。
這場在沙田灣海風中進行的高層次“現場辦公會”持續了近一個小時,直到中午,陳耀豪才結束了這次內容充實的沙由項目視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