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文化辦公室。
陳耀豪一踏入辦公室,各部門負責人便魚貫而入?yún)R報工作。
他厭惡拖沓,崇尚高效管理,因此極少召開冗長大會議,慣常以短促碰頭形式聽取匯報,隨即一一作出明確指示。
助理梁宏率先開口道:“老板,幾家目標戲院物業(yè)已全部談妥。皇后戲院作價450萬港元,對方附贈一間400尺臨街鋪面,位置還可以,我接受了報價。
油麻地戲院最終以320萬港元拿下。陳美容女士名下的5間戲院物業(yè),總價520萬港元。這是詳細文件,請您過目。”
這消息喜憂參半!
陳耀豪剛從黃金投資中回籠的3000萬港元資金,眼看就要被這些戲院吞掉1290萬港幣這還不算此前投入工業(yè)大廈的400萬。
錢不能這么無聲無息地出去,必須聽見響聲!
他快速翻閱文件,當即拍板道:“同意收購。根據(jù)這些戲院的分布,繼續(xù)物色補強目標。隨后,以這些物業(yè)為基礎,註冊一家院線公司。”
陳耀豪深諳電影行業(yè)的利潤核心在於渠道:發(fā)行與院線。相比之下,製片方的收益常顯得微不足道。
他清楚記得前世的規(guī)則:一部號稱票房過億的電影,院線至少分走五成,發(fā)行方再拿走兩成。
而當下香江院線更為強勢,普遍實行“保底制”:製片方若想影片上映,往往需承諾院線的最低收益。操作不當,製片方甚至可能倒貼!
新成立的院線公司將歸屬維港文化旗下。待時機成熟,陳耀豪便計劃將其打包上市。
然后利用股市募集的巨額資金,加速擴張他的文化帝國版圖。
收購電影公司、添置物業(yè)大廈、整合印刷廠……這些宏圖,唯有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方能高效實現(xiàn)。
若只靠自身利潤滾動發(fā)展,何年何月才能超越根基深厚的“邵六叔”?
前世,漫畫大亨黃玉郎正是憑藉股市融資四處出擊,鯨吞新聞大廈、柴滲康民工業(yè)中心、《天天日報》、《清新周刊》,迅速構(gòu)建傳媒王國。
若非他后來孤注一擲抵押股權(quán)炒股慘敗,繼而鋌而走險做假帳導致帝國崩塌,其版圖本可更為龐大。
資本是把雙刃劍,陳耀豪意在取其鋒芒,為己所用。
接下來,杜辰逸向陳耀豪匯報了兩個好消息:一是《朝陽日報》將在6月20日正式發(fā)刊。
“按營銷計劃執(zhí)行就行,發(fā)現(xiàn)問題立刻整改。有做不了主的,馬上向我匯報。”陳耀豪指示道。
對《朝陽日報》這份他最關(guān)心、也叮囑最多的工作,真到要創(chuàng)刊發(fā)行時,他反而顯得平靜淡然。
另一個好消息是《yes》卡也將在月底面市。
“嗯,”陳耀豪沉吟片刻,“卡片發(fā)行不能急於求成,質(zhì)量必須放在第一位。
其次,得想辦法炒作。我們推出全套卡片,但要在其中一種上做點文章,讓玩家沒那么容易集齊。
到時候,集齊全套的,我們可以安排他們和喜歡的明星見面。輿論上也要配合推動。”
杜辰逸心里暗贊,嘴上說道:“陳生真是營銷高手,我們下去就研究方案。”
陳耀豪暗想:奸商就奸商,還營銷高手……
杜辰逸這話讓他想起前世公司那些“話術(shù)”:罰款美其名曰“負激勵”,加班硬說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