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僅在商業上創造了歷史,更深層次地改變了香港的資本結構與未來走向,讓所有身處其中的人都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位置與策略。
電視廣播里,財經評論員們情緒激動,紛紛用“石破天驚”、“商業奇蹟”、“強人時代的更疊”等詞匯來形容這次併購。
街邊報攤的報紙被迅速搶購一空,茶餐廳里,人們都在熱烈討論著這樁突如其來的大新聞。
所有人都清晰地意識到,一個屬於英資舊的時代已經終結,而一個由陳耀豪掌舵的、充滿未知與可能的新時代,正以雷霆萬鈞之勢,撲面而來。
半島酒店里的風云激盪,在第二天就變成了瀰漫整個城市的閒聊話題。
這個消息像一顆投入維多利亞港的深水炸彈,產生的衝擊波迅速傳遍了每個角落。
在中環擺街的“蘭芳園”茶餐廳里,人聲鼎沸,午市剛過的喧鬧還沒有完全散去。
“喂,看報紙了沒?真是太瘋狂了!和記這么大的公司,說換老板就換老板?”一個穿著工裝、顯然是剛下班的老師傅喝著奶茶,指著桌上《星島日報》的頭版,對同桌的伙伴說道。
“祁德尊啊,以前多么威風,還不是說沒就沒了?”伙伴夾起一個菠蘿包,搖頭晃腦地說道:“滙豐看你不順眼,公司再大也沒用。不過這個陳耀豪也確實厲害,這次蛇吞象,居然真能吃得下!”
旁邊卡座,一個穿著襯衫、像是文員的年輕人加入討論:“我爸爸以前買了些和記股票,被套牢到現在,這次可能真的有機會翻身了!陳生搞地產和零售這么厲害,肯定會有作為的。”
他對面的朋友則顯得更冷靜,分析道:“別高興得太早,先看清楚情況再說。祁德尊不會這么容易放手的,看看后面會怎么樣吧。”
在灣仔的菜市場,幾位主婦一邊挑揀著青菜,一邊交換著最新鮮的八卦。
“你知不知道啊,報紙說那個年輕人陳耀豪,用幾億就買下了整個和記呢,錢多得不得了!”
“真是想不到啊,祁德尊這么多年,哎,也挺慘的。”
“有什么慘不慘的,他們有錢人的游戲而已!我們還是關心一下明天的菜價比較實在!”
在北角開往箕灣的電車上,幾個老街坊偶然相遇,抓著扶手也能聊起來。
“這次滙豐也挺狠心的,直接幫祁先生『退休”了。”
“商場如戰場嘛,哪有什么情面可講。只是沒想到是個年輕人勝出。真是后生可畏啊!”
“是啊,看來以后都是華資的天下了。”
從金融精英匯聚的中環,到普通百姓生活的街巷,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著“和記黃埔”、“陳耀豪”、“滙豐”和“祁德尊”。
這樁驚天併購已經超越了單純的財經新聞,成為了一起標誌性的社會事件。
它讓普通人清晰地感受到,香港的天空正在改變,一個更加激烈、充滿機會與不確定性的新時代,正伴隨著報紙上油墨的香氣,真切地到來了。
接下來的日子里,祁德尊如同困獸般四處奔走。
他向上市公司合併委員會提交長的申訴材料,在港府官員的會客室里反覆陳情,甚至試圖通過媒體喚起公眾同情。
然而,在滙豐銀行無形卻無處不在的影響力之下,他所有的努力都如同石子投入深潭,僅激起幾圈漣漪便徹底沉寂,最終只淪為報紙角落一則則“祁德尊再度申訴未果”的邊新聞。
與此同時,陳耀豪卻顯得氣定神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