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漲的樓價與有限的城市空間,港府開發新市鎮的決心愈發堅定。
然而,天水圍所在的新界地區,土地租期將於1997年屆滿,時間,成了另一個潛藏的限制。
在前世的開發中,儘管有港府牽頭、多家財團參與,天水圍項目卻屢遭挫折。
偏遠的地理位置與落后的交通基礎設施一一進入市區需耗時一小時以上,嚴重製約了發展。
即便到二十一世紀,這里仍是香港經濟發展較為滯后的區域,但也正因如此,土地與房價相對低廉,吸引了部分市民與投資者。
1978年,魏城公司成立,由長江公司、會德豐及本地趙家共同持股。
一年后,內地改革開放大幕拉開,華閏公司看好香港地產市場,尤其對天水圍表現出強烈興趣。
長期看淡項目前景的會德豐順勢退出,魏城轉為華閏、長江公司與大寶三方持股。
華閏雄心勃勃,計劃用15年將天水圍打造成50萬人口的新市鎮。
然而,初入香港地產市場的內地企業經驗尚淺,低估了大型綜合開發所需的資金壓力與執行難度。
沒有銀行愿意為這個位置偏遠、前景不明的項目提供貸款。
缺乏資金支持,工程無法啟動,更無法通過銷售回款,市場普遍不看好這項開發,加之華閏缺乏地產經驗,市民亦顧慮1997后新界土地權屬問題。
儘管與元朗相距不遠,但當時的天水圍仍是一片泥濘洼地,發展阻力重重,陷入困境的華閏只得向長江公求助。
而前世的李家成雖有意出手,卻因正全力應對和記黃埔收購案,無暇分心,計劃最終擱置。
眼下,聯德公司仍持有這片土地,並有意出售。
總計488公頃,近5平方公里的土地,對於僅千余平方公里的香港而言,戰略意義不容小。
在前世,80年代初香江地產陷入低谷,1982年,港府以22。58億港元回購該地,后又將其中38。5公頃以8億港元售予魏城公司,由長江公司接手開發,建成了著名的嘉湖山莊,獲利頗豐。
但李家成當時只動用了不到十分之一的土地。
若能整體開發,並提前布局交通基建,改善區域通達性,同時引入低租金商業中心,吸引外貿企業依託毗鄰內地之利拓展業務。
那么,待1984年市場回暖時推出,整個天水圍或將釋放出難以估量的價值。
陳耀豪將手中的文件輕輕合上,指尖在封面上停留片刻,眉宇間凝看一份沉重的壓力若要實現對聯德公司的整體收購,所需資金絕不會低於十億港幣。
這還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那場註定發生的九龍倉大戰,和記黃埔絕無可能缺席,那同樣是一場需要海量資金支撐的硬仗。
可以說,若能成功收購天水圍土地並掌控海港城,和記黃埔不僅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更將在香江地產界奠定一言九鼎的話語權。
當然,對於天水圍項目,理論上可以等到聯德公司支撐不下去時再去接手。
但如今李家城已失去和記黃埔,屆時他是否會輕易放手這個項目?
陳耀豪不愿去賭,更不敢去賭。
想到這里,他不再猶豫,迅速接通內線電話,命梁宏與祝文宇立即前來商議。
不過片刻,梁宏與祝文宇便一前一后步入辦公室,在寬大的辦公桌對面落座。
陳耀豪將那份調查報告推向他們,開門見山道:“我的助理團隊對聯德公司持有的天水圍項目做了初步調查,你們都看一看。”
兩人接過文件,低頭仔細翻閱起來。陳耀豪則點燃一支雪茄,默然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