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商務,陳莽甩甩有些發酸的手腕,將注意力重新拉回到書桌前攤開的課本和習題集上。
期中考試在即,時間不等人。
他打開手機里的題庫app,調出對應章節的題目,開始專注地刷題。
他應對考試自有一套高效的方法論:
不追求死記硬背原題,而是通過大量做題,精準定位核心考點,摸清出題人的思路和常見的解題“陷阱”。
知識點在反覆運用中自然內化,效率遠比漫無目的地翻書高得多。
時間在筆尖與屏幕的滑動間悄然流逝。
不知過了多久,當陳莽終於從高度集中的“心流”狀態中退出來,感到一絲精神上的倦怠時,習慣性地瞥了一眼手機屏幕。
好傢伙!
班群圖標上那個鮮紅的“99+”格外刺眼。
陳莽皺了皺眉,對這種集體性的“信息爆炸”向來有點牴觸。
他指尖劃過,熟練地刪掉那個礙眼的紅點,本不打算理會這陣喧囂。
就在這時,一個醒目的“@陳莽”提示跳了出來,硬生生把他拽進了這場熱鬧里。
無奈地點開群聊,手指快速向上滑動。
淹沒在表情包、驚嘆號和刷屏式討論中的信息逐漸清晰起來。
事情的源頭,是班上一個女生往群里轉發了一段本地電視臺的新聞採訪視頻——主角正是他陳莽!
陳莽快速瀏覽著同學們的發言,嘴角勾起一絲瞭然又略帶自嘲的弧度。
其實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對於一些好人好事並不感冒。
比如聽說陳莽見義勇為,給網紅做了急救。
他們可能會說“陳莽膽子真大啊,敢上去救人!”
“那網紅后來給了多少酬謝費啊?”
大家會認可你的勇氣,但也僅此而已,不會覺得這有多么了不起。
但你要說陳莽上了電視,被官方認證,那可就不一樣了。
“臥槽!莽哥上本地新聞了?!”
“電視臺採訪!官方認證的典型人物!這排面!”
“666,陳莽這下是咱們系的『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