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戰剛才指出的“肩胛穩定性”和“手腕角度”問題,正是書中提過、他自己卻一直沒徹底參透的細節盲區!
平時沒人給陳莽點出來,雖說未必會出什么大毛病,但肯定是會影響進步的。
這針對性極強的點撥,比他自己摸索幾個月都管用。
事實上,不少自費報名參加林戰的線下訓練營的人未必是有多熱愛這項運動。
更多的是想留個眼熟,畢竟下個月的省級大學生聯賽主裁就是眼前這位。
在林戰手把手的矯正下,肩胛如何主動下沉后收,手腕角度如何保持中立,核心如何全程繃緊如鐵。
【提示:肌肉記憶(特技)正在生效中!】
陳莽重新躺下,深吸一口氣,穩穩推起。
嗡…槓鈴離架的瞬間,陳莽就感覺胸口像被點燃了。
目標肌群的發力感前所未有的清晰集中,仿佛每一根肌纖維都被精準喚醒。
更讓他驚訝的是,動作軌跡似乎更流暢了,完成同樣的重量,竟比剛才輕鬆了不少!
林戰抱臂站在一旁,銳利的目光掃過陳莽的每一次推舉,從啟動到頂峰收縮再到下放控制。
看到陳莽幾乎立刻就能將要點融入動作,並且完成得乾凈利落,他眼底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許。
這小伙子,悟性真不錯。
“嗯……動作順多了。”林戰走近,聲音沉穩。
“其實關於槓鈴臥推,”他略微猶豫后開口,還一邊做了個擴胸外展的動作示意,“我個人更傾向於『開肘』去做(手肘微微外擴,而非緊貼身體)。
這樣能讓你做更多的『肱骨水平外展』,簡單說就是更強調胸大肌的發力參與。”
他隨即又搖了搖頭,苦笑一下。
話鋒一轉,語氣帶上了鄭重的提醒:
“不過,這只是我基於自己身體結構和訓練經驗摸索出來的路子。”
他目光掃過在場的所有學員,強調道:“每個人的骨架結構、柔韌性、關節活動度都不同!
盲目照搬別人的模式,尤其是這種細節,受傷的風險很高。找到最適合你身體的發力模式,才是王道。”
陳莽悻悻地看著林戰。
戰哥,求生欲太強了……
這甲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