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同知陳禮欽聞言抬頭,凝目望去,卻忽然發現與靖王對弈的少年郎,竟是自己那半年多不曾見過的小兒子!
他這才想起,自己將陳跡送來了太平醫館當學徒!
張拙轉頭看向陳禮欽:“想起來了我在你府上見過他。我記得前年上元節時去你府上飲酒,他就坐在右下手位的最后一個”&ot;
張拙十二歲考中秀才,十五歲便東華門外唱名,成了寧朝最年輕的那位狀元郎,寫得一手好字,更是有過目不忘之本領。
此人十九歲發妻過世,二十二歲迎娶當朝太傅徐拱侄女,從此之后平步青云,十五年便走完了別人一輩子都走不完的官路。再等些時日,入閣也是早晚的事。
只是,張拙卻沒有知府的穩重內斂,他輕佻的用胳膊肘捅了捅陳禮欽:“你家小子怎和靖王一起下棋好你個陳禮欽,偷偷走了王府門路卻不告訴我,難怪你要將自己兒子送來當學徒?!薄?/p>
陳禮欽皺眉不答,不是不想答,而是不知如何回答。
張拙的疑問,也是他的疑問:陳跡為何能與靖王一起下棋
而且,此時太平醫館內,時不時還傳來靖王爽朗的笑聲,自家那小子似乎與靖王相談甚歡…
只聽嘩啦啦一陣聲響,醫館內陳跡拾起黑子投入棋簍里,一局結束。張拙拉了拉陳禮欽的袖子:“快跟上?!?/p>
兩人跨過門檻來到靖王身后,陳禮欽只是拱手作揖,張拙卻諂笑著一揖及地:“參見靖王殿下,您此次南下籌措軍糧辛苦了。”。
靖王緩緩轉身:“兩位也辛苦了,我聽聞下雪之時你們還去了河堤慰勞河工,此體恤百姓之舉,當得起這一城的父母官?!?/p>
張拙搶先笑著說道:“哪里哪里,都是份內之事。只是咱豫南前幾個月的那場洪水淹了許多田地,如今正有大量難民無家可歸、無地可種,此時正往咱洛城逃難而來,得盡快想辦法建造房屋安置才行。&ot;
“你倒是心系這一州百姓,&ot;靖王緩緩道:“說說,有何難處”
“現在建造房屋,恐怕有些來不及了……&ot;”
張拙與靖王交談時,陳禮欽目光一直往陳跡身上瞟。但奇怪的是,他這小兒子專心收拾棋盤,根本不多看他一眼。
待到他這小兒子收拾完棋盤再抬頭,兩人四目相對,對方也只是客氣的微笑了一下打招呼,仿佛在看-個陌生人。
陳禮欽眉頭漸漸擰起,他當初也是因為陳跡好賭,才將此子送來太平醫館當了學徒。(
他自問沒有虧待陳跡,在太平醫館當學徒是個好門路,自己每月也都有交代管家送來學銀。
可如今對方竟在醫館里連家都不回,見到自己父親形同陌路這是賭氣與陳府恩斷義絕太不懂事了。
且不提陳禮欽心中疑惑,陳跡也有點不自在。
這么多官員在場,他守在棋盤旁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還有一位官員老是看自己,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陳跡低頭打量自己衣服,也沒破洞什么的啊。
姚老頭看出他的不自在,輕飄飄說道:“陳跡,去給兩位大人倒杯茶水暖暖手?!薄鞍ィ绵?,”陳跡回后院端出個托盤來,客客氣氣的端至陳禮欽面前:“大人,請喝茶。”…陳禮欽那方方正正的臉上,眉頭快要擰在一起:“你喊我大人”…陳跡怔了一下,不喊你大人,喊你什么
還未等他反應過來,卻見張拙捧起溫暖的陶杯,一邊暖手一邊笑著說道:“王爺,今年豫州秋闈可是備受矚目,陳大人家公子陳問宗在東林書院時便得先生們夸贊,說是狀元之才。
好些江南士子不服氣,揚言要在明年殿試時比一比呢?!?/p>
靖王看了陳跡一眼,也對陳禮欽笑著夸贊道:“陳大人教子有方,不僅長子教得好,這小兒子陳跡也教的好。方才對弈,他可贏了我不少局?!薄?/p>
陳跡心中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