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昀這番論斷中,但凡涉及他不該知道的細節,都用的是“聽聞”“依我判斷”“想必如此”之類的說辭來掩飾。
其實他純粹就是先射箭再畫靶。
帳內的沉默持續了良久,帳內三人早已聽得怔住了!
有點東西啊!
這番分析,張昀全程站在兗州大族的角度,把局勢、人心、利益糾葛說得明明白白。
抽絲剝繭、深入淺出,連關羽這個目前純粹的武夫都聽得連連點頭。他本就好讀史書,因而能品出這番話的含金量,覺得這少年很不簡單。
簡雍內心則是嘆服中夾雜著一絲酸澀。
他驚嘆于張昀對時局和人心的把握,雖然其中多有揣測之語,卻句句戳中要害。越是思索,越覺得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竟找不到半分疏漏。
至于那一絲酸,則是因為張昀實在太過年輕。
而此時的劉備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
這是大菜,啊、不是,大才啊!
真正的少年英杰!
當年秦王見甘羅,怕是也和自己現在一樣震驚吧?
他可是真識貨的!
即便最后入兗州的不是呂布,單憑張昀對時局的分析、對人心的把握、對大勢的判斷,都絕非常人能及。
更何況,其對諸侯和本地大族間,合作又斗爭的關系解讀,也讓劉備這個政治小白大開眼界。
細思之下,過往諸多不解豁然開朗!
此等目光之銳利,思維之縝密,格局之宏大,無不是一流謀臣的底子!
若日后張昀的判斷當真應驗,呂布入了兗州……
“嘶——”劉備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不過才十六七歲啊!便有這般心智,簡直恐怖如斯!此子……
劉備倒是也沒有生出“斷不可留”的想法。只覺眼前的“邊敬”是他從未見過的那種,嗯,怎么說呢……很潤。
想要得到他!
想要讓他叫我主公!
想要和他徹夜長談,抵足而眠!
這些年劉備兜兜轉轉,也算是看出來了:
自家二弟三弟皆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動起腦子來確實差點事兒。
發小簡雍善于奔走斡旋而短于謀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