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仔細聽張昀說著,連連點頭,把這些名字都用心記下:“允昭所言甚是,康成先生與諸位高才,備定當親往拜會求教!”
只不過,他聽著張昀如數家珍般,道出這些分散在徐州各地的賢才,心中不由得暗暗驚奇。
這允昭平日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天天就在他那個小院里窩著。怎么這些個我連聽都沒聽過的人和事,他卻知曉得如此詳盡?
莫非是在邊氏族中曾經有人給他提及?
可他一個非嫡非長的邊家幼子,家里怎么什么事都跟他說?
總不會是邊文禮(邊讓)在世時,連這等人物評騭都常在家中公開議論吧?
若真如此,這陳留邊氏的家風可謂不凡。然其全族已被曹操所滅,令人惋惜啊!
不過,若非曹操一怒滅了邊家滿門……以允昭這般才情,加上邊家底蘊,怕是早已出仕于他處了。
那我豈非遇不到他了?
這么一說,我還得謝謝他曹孟德?
嘖——
孟德,謝謝昂!
張昀見劉備應承下來,也算放了心。起碼這事算掛上號了,剛想再說別的事,卻見劉備神色鄭重地說道:
“允昭,連日以來,你為我定計獻策,可謂是殫精竭慮,備心中著實感佩。昨日陶府君已提出,將上表朝廷,奏請我任豫州刺史。待朝廷詔命抵達,我欲先征辟你為議曹從事!”
他稍作停頓,語氣中帶著歉意,“此職位算不得顯要,既不能匹配允昭之功,亦難彰吾心中之所重!只是為避免物議沸騰,委屈允昭了!”
說罷,就要給張昀作揖致歉。
張昀忙上前一步,雙手托住劉備:“主公切莫如此!折煞昀了!”
他看著劉備誠懇地說道:“主公!昀年未及弱冠,才淺德薄,也無家世資歷。若驟然登臨高位,非但難以服眾,更有礙于主公招攬四方賢士!”
“且昀投效主公,又豈為名利二字?”他直視著劉備,“一則,主公與我有救命之恩。二則,昀與主公志氣相投。三則……”
張昀的聲音不自覺地昂揚起來。
“當今天下大亂,蒼生離喪于水火之中!肉食者身居廟堂,卻尸位素餐。更有甚者,視百姓為芻狗,為一己私欲,行率獸食人之舉!綱常崩壞,道義淪喪,無所不用其極!”
“此等危局,亟需主公這般,不但有挽狂瀾于既倒之能,還心懷百姓、堅守底線的真英雄,來廓清寰宇,整肅乾坤!”
他的語速漸快,帶著超越時代的憂患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