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張昀在捕魚這件事上,確實也是兩眼一抹黑。
在沒辦法聯(lián)絡(luò)現(xiàn)代“自己”的情況下,他只得每日來到江邊,觀察漁民勞作,寄希望自己能靈光一現(xiàn)。
最初他是想在河口處直接拉一個攔截網(wǎng)。
可如今的麻繩漁網(wǎng)實在是不怎么結(jié)實。真要在水里泡一天,魚群隨便一個沖撞只怕就會破洞百出,根本就兜不住魚。
直到這兩天,他終于找到了點眉目,覺得那種升降式的魚簍或許可以改進推廣。
他盤算著在邗溝河口附近的水域大量投放此類魚簍,畢竟這個區(qū)域的河道寬不過十米,水深只有兩三米。
說干就干!
張昀回到城中,讓陳到尋來一批手藝嫻熟的篾匠。
他給眾人詳細說明了自己的要求:
編一種寬口、窄頸、大肚的竹簍。
同時他特別強調(diào),要在簍腹內(nèi)部靠近頸口處,額外編兩圈向內(nèi)傾斜的細長竹刺。這樣魚鉆進去容易,想出來時便會被倒刺卡住。
張昀按件計酬,當場付了錢。
篾匠們都覺得有些驚奇,只因為這年月官府中人想要什么東西基本都是白嫖。
尤其現(xiàn)在并非農(nóng)忙時節(jié),官府征發(fā)勞役都是分分鐘的事兒。
翻譯官吃瓜居然給錢了?!
張昀則是完全沒往那個方面想,畢竟在他看來,花錢買東西才是天經(jīng)地義。
篾匠們得了實利,工作熱情瞬間高漲。不到兩日,便把五十個特制竹簍交到了張昀手上。
拿到竹簍的第二天清晨,張昀來到碼頭,雇傭了幾名當?shù)氐臐O民。
在簍中放入配重的石塊后,漁民們按張昀指點,用粗麻繩拴牢竹簍,再將其一一沉入邗溝河口附近的水底。繩頭則牢牢系在岸邊的木樁上,便于傍晚退潮后收簍取魚。
張昀在滿懷期待中等了一天。
在他想來,這年月的捕魚之法粗陋不堪,自己這種大規(guī)模沉底誘捕的套路,可謂前所未見,豈有不大獲豐收之理?
傍晚時分,張昀都沒等到徹底退潮,便帶著陳到和幾名兵卒興沖沖趕到岸邊準備收貨。
緊接著,殘酷的現(xiàn)實就結(jié)結(jié)實實給了他一悶棍。
那些浸水一整日的麻繩早已發(fā)脆,根本吃不住勁兒,一拽就斷!
五十個竹簍,僅拉回來十二個,皆是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