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昀的話越發直白起來。
“如今徐州眾矢之的,又被曹操緊盯不放,已成燙手山芋。只有趕緊甩出去,讓旁人吸引仇寇目光,他才能帶著家小抽身。之后不論是駐留徐州,還是退回丹陽老家,好歹還能保住陶家的家業。”
雖然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劉備心里也悄悄犯嘀咕:
這“山芋”究竟是何物?
莫不是南方的稀罕吃食?
或是哪個他沒聽過的典故?
也說不定是“鱔魚”“山雨”……
此時他看張昀說得頭頭是道,也不好意思打斷問這種小事。
哎,算了,這也不是重點,對允昭說的領會精神便好。
“但這燙手山芋也不是隨便甩的。”
張昀當然不知道劉備在想什么,只是接著說道:
“若效法笮融棄城而走,其一生清譽將毀于一旦。不到萬不得已,陶謙絕不會這么干。故他所求之策,便需‘體面’二字。”
“要找到一位能力和名望都說得過去的接手之人。至于此人接手后能否守得住,則非他所慮了。”
“甚至在我看來,糜家、陳家那些本地大族,恐怕早已在暗中尋覓下家。畢竟陶謙隨時能走,可他們根在徐州,無處可去!因此,總得找個能護住徐州的人。”
至此,劉備方才恍然大悟!
他沒想到在自己眼中仍是一方諸侯的陶謙,在張昀這兒已然危如累卵;而頗為富庶的偌大徐州,竟被他說成了燙手山芋。
雖然還是有一丟丟糾結“山芋”到底是何物,但劉備深吸一口氣后,還是問到最關鍵之處。
“即使陶恭祖真有讓賢之意……允昭又如何斷定,他會選我呢?”
“使君仁義之名遠播,且值此危難之際仗義而來,此‘德’之高也;”
“使君不避險阻,親冒鋒鏑,率部沖鋒陷陣!此‘勇’之顯也;”
“若再能以區區千數兵馬踏破敵陣,直入城中,此‘力’之證也!”
“如此“德、勇、力”三者皆備之人,能入主徐州豈不是皆大歡喜?”
雖然聽著這話里都是在夸自己,但劉備還是品出了點別的味道。
“莫非……允昭的意思是,當下正如兗州士族昔日請曹操,來日迎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