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聽得張昀如此宏愿,已然心馳神往!他只覺得能遇到這般字字珠璣、句句入心的“知己”,實在是一樁幸事!
談興正濃,張昀便將話題引入具體實務:“元化先生,醫館擇址一事,昀已遣人初選了兩處。午后先生可隨吾仆役同往勘察,若相中其中之一,當即刻買下定契!”
“醫館籌備之初,昀先撥十萬錢,并委派管事一人,專司館務對接。錢款出入,皆經其手。若用度告罄,但請直言,昀必增資續投!”
華佗連聲稱諾,感動不已,心中再無疑慮。
我就說做人應多行善事,果然是好人有好報啊!
兩人又細聊了些許細則,華佗已然是按捺不住:“何須再待到午后?不如我這會兒便去相看地界,可否?”
張昀自然不會有什么異議,他當即召近身仆役,讓其帶著華佗去見前陣子新招募的賬房管事,然后一并去勘察選址。
至此,張昀通過大撒幣,將華佗留在身邊的計劃也算是取得了圓滿成功。
往后己方若是有人出現了傷病,能得此神醫在側,亦是心安不少。
方才他還特地跟華佗提了一嘴,初期醫館除了招收普通學徒外,還需專訓一批精通戰場外傷急救的軍醫。
華佗對于此議也是欣然應允。
有了號稱“外科鼻祖”的華佗親自調教軍醫,自家軍中的傷兵營也可算是鳥槍換炮了。
此前營中的“軍醫”,很多都是粗通金創急救的老兵轉業而成,一個個手法糙得很,屬于“盡人事,聽天命”型;如今有了專業的外科大夫坐鎮,士兵受傷后能得到更有效地救治,軍心士氣,必為之大振!
送別了華佗,張昀忽然想起一件事,轉身便去尋得劉備,問道:
“主公,憲和先生(簡雍)西去壽春出使袁術,至今已逾半月。且原定歸程尚須繞道東城,拜晤魯子敬,如今可有音信傳來?怎么遲遲不見他回返?”
結果劉備直接露出了無奈苦笑:“休要再提此人!他日前曾派人送回一封短箋,上邊只是簡略提及了袁術處暫無起兵復伐之虞,還說他在九江得到了一位青年俊彥的盛情款待……”
“那人聞知憲和乃是廣陵使者,竟然格外熱忱,待其完成使命辭別袁術后,更挽留宴飲數日,盤桓難舍!”
“按信中所言,他彼時方啟程離開壽春,兼需赴東城一行。估算下來,歸期尚要旬日(10天)有余!”
張昀聞言,有些詫異:“哦?竟有一位青年才俊知他自廣陵出使,便格外熱誠款待?”
劉備頷首確認:“信中確如此說。然字簡意疏,內情未明,一切待其返后再細究不遲。”
張昀追問道:“憲和先生可曾在信中提及此此人的姓名?”
劉備有些扶額道:“觀此信字跡潦草,語義凌亂,恐其乃是宿醉后所書!其間唯提及‘公瑾’二字,想來應是表字,至于姓氏籍貫,皆未曾著墨。”
“公瑾?”
張昀一聽心里跟明鏡似的。
別人不知道這“公瑾”是誰,我還能不知道嘛?
看來這簡憲和,是結結實實吃了大都督一發魅惑啊……
但這無緣無故的,大都督為何會款待廣陵的使者呢?
首先,排除他閑得沒事干……
莫非他盯上廣陵了?
還是盯上老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