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小簡雍善于奔走斡旋而短于謀斷。
自己遇事雖有幾分急智,但也只是在這亂世中秉著一腔熱血,不負心中道義罷了。
他身邊始終缺少一位能借他一雙慧眼,看透亂世迷局的人物。
而眼前的少年,貌似就是這么一位!
……然則,聽他言談間對曹操恨之入骨,又剖析陳宮、張邈迎呂布以圖兗州,更言及其舅父與陳宮曾有聯絡……
莫非,他下一步便要投奔陳宮,轉托呂布帳下?
若呂布得了這樣的人才,曹操還能是他的對手嗎?
此刻的劉備,已然被張昀的推演折服,此刻下意識運用其提供的分析之法再看呂布:
雖勇冠三軍,卻居無定所、根基淺薄,正是兗州豪族理想的代理人。
而其他的選擇中,袁術遠隔豫州,袁紹勢大難制,劉表守土有余、進取不足。
如此看來,呂布入兗,已是八九不離十!
都是人,這差距也太大了!
劉備心中喟嘆,只覺天地生人各有命數,眼前少年宛若生而知之,他活了三十多年沒想明白的事,人家十六七歲就琢磨透了。
這主要也是因為雖然劉備三十多了,但也只能算剛出道,還沒經受過太多亂世的打磨。
要等他先得徐州、被呂布偷襲、經轅門射戟之辱、投曹操、簽衣帶詔、又與曹操煮酒論英雄,才算初步成型;
之后平袁術、再占徐州時便多了幾分成熟,卻仍差火候;
直到投袁紹、依劉表,在新野窩了七年后,才算真正神功大成。
從那之后,除了最后在夷陵拉了坨大的,劉備再也沒吃過虧,甚至在漢中之戰破除心魔,正面擊敗了曹老板。
若不是江東背刺關羽,蜀漢直接兩路出兵,給曹老板來個鉗形攻勢,那曹劉之間可就真要攻守異形了。
只不過這份成長,還需要他在亂世中沉浮近二十年。
這二十年也讓整個華夏大地變得“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順帶一提,這句詩就是剛剛屠完城的曹老板寫的。
一邊感悲傷秋,一邊搞大屠殺,矛盾嗎?
其實一點都不矛盾。
因為曹操屠徐州就是為了紓解收編百萬黃巾的壓力,這是基于絕對理性政治算計的結果。
這也是曹孟德真正可怕的地方,就像他可以毫不在意地說出“借你人頭一用,以安眾心。”。
這句話劉備永遠也說不出來,遇到相同的情況,他只會說“皆備之過也”,然后號召眾人勒緊褲腰帶跟對面拼了!
不過他也確實有這份號召力,哪怕軍中缺糧到“人相食”的地步,也沒有劫掠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