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也確實有這份號召力,哪怕軍中缺糧到“人相食”的地步,也沒有劫掠百姓。
不過此時的劉備,當然對自己后來的發展歷程一無所知。
他看向張昀的眼神中充滿熾熱:“允恪啊……”
“使君。”張昀拱手,語氣鄭重,“如今世事艱難,敬本是家中庶子,又身負血海深仇。思前想后,為掩人耳目、便宜行事,我決意化名行走于世!大仇不報,‘邊敬’永不復現,九泉之下亦無顏面見祖宗!”
棄名而存志!
這話一出,帳內三人頓時肅然起敬。
他們腦海里不約而同浮現出“趙氏孤兒”的典故——這是在效法先賢,忍辱藏形,矢志復仇啊!
關羽喉頭滾動,露出激動的神色,他本就崇敬忠義之人,只覺是書里的故事照進了現實。
劉備眼中悲憫與激賞交織,語調愈發柔和:“那……不知允恪欲以何為化名?”
“敬打算隨母姓張,單名一個昀字。”
“張昀……嗯,好名字。”
“至于表字,小子一時還未想好。”
張昀目光坦誠地迎向劉備,躬身再拜,“若使君不棄,小子厚顏請使君賜字!”
一般來說,表字都是長輩或德高望重之人所取。
張昀這個舉動,就是實打實在拍馬屁了。
讓我給他起表字,是不是對我有意思?
劉備先是一愣,隨即心頭一喜。
他怎會不懂,這是張昀在主動表示親近!
可歡喜過后,他又犯了難。
當年在盧植門下讀書時,自己光顧著飛鷹走狗,成績本就一般,如今可謂是“書到用時方恨少”,萬一取的表字不好,豈不露怯?
“這個……昀者,日光也。表字嘛……”
劉備搜腸刮肚,終于靈光一閃:“不如叫‘允昭’如何?在先前的表字中取一‘允’字,是為不忘過去;‘昭’者,光明也,正好與‘昀’字相合,也盼你日后能撥云見日,報仇雪恨。”
“允昭,多謝使君賜字!”張昀躬身行禮,“今日便是邊允恪之死,亦是張允昭之生!還請使君、關將軍、憲和先生能為在下保密。”
“理應如此!”劉備率先應下,語氣篤定,“邊敬是誰,我等從未聽過,只認識張昀!”
關羽和簡雍也紛紛點頭,連聲附和。
有了共同的秘密,張昀和三人之間的距離仿佛一下子拉近了,空氣中少了些生疏,多了一份熟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