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昀這才恍然大悟,隨即進言道:“主公,我軍日后說不定也需渡江南下,何不借此良機,遣關將軍借護送之名一齊渡江?”
“即可表示鄭重,也能順道詳察江南地形水勢、丹徒、曲阿城防虛實,以為他日之備!”
劉備眉峰微蹙:“此乃正禮兄轄境!允昭之意,莫非是為了日后圖謀其人而預作籌劃?”
張昀現在肯定不能說,劉繇日后會被孫策打得抱頭鼠竄,這地方咱們不占就是便宜了孫家人。
他當即抱怨道:“主公何出此言?昀豈是那等背信棄義之徒?”
接著他話鋒一轉,分析道:“劉正禮乃天下名士,且心向漢室!今雖暫時與袁術虛與委蛇,然其一旦在江東立足穩固,又豈能容忍袁氏的諸多悖逆之舉?”
“等到時間一長,兩方必生齟齬!若彼時其人力有不逮,求援于主公,您救是不救?”
劉備略作遲疑:“此……自當相救!”
他這一個遲疑,蓋因腦中還縈繞著那封“驕敵”的書信,下意識不愿與袁術過早翻臉。
要是寫了信沒兩天就翻臉,那我這信不是白寫了嗎?委屈不就白受了嗎?
然思及劉繇乃是朝廷欽命的正牌揚州刺史,終究還是覺得自己義不容辭。
張昀撫掌道:“正是如此!昀既知主公不會坐視,那未雨綢繆豈非應有之理?此次遣關將軍渡江勘察地形,絕非覬覦,實為有備無患!”
“他日我軍若需馳援,亦能知己知彼,事半功倍!”
劉備想了想,覺得張昀說得也有道理,“允昭思慮周詳……便依此議!”
他當即召關羽前來,簡述與張昀方才所議,并說道:“明日吾當與正禮兄分說,若其應允……云長,你便率一千精兵渡江,為其赴任揚州刺史一壯聲威!”
張昀于一旁補充道:“關將軍,此行要務,在于詳察丹徒周遭山川形勝!”
“他日我軍若決意渡江,首戰必取丹徒!且奪城之后,如何據守,亦需預作參詳。返程之際,還可順道踏勘沿江各處灘涂,尋找合適位置供大軍舟楫登岸。”
劉備凝視著張昀,目光有些深邃,總覺得這小子言猶未盡。
關羽則是不管那些有的沒的,既然張昀這么說了,不過是勘察地形而已,順道也就辦了。
他慨然應諾,旋即辭歸軍營。一方面挑選隨自己渡江的兵卒;另一方面,則是要妥善安排未來幾天里營中的操演,以免延誤新募兵卒的編訓進度。
翌日,劉備親送劉繇至城門。
劉繇見關羽率千余甲士列陣相候,面上有些詫異,不知道劉備這是玩的哪一出。
因為這兩天沒安排參觀軍營的行程,所以要拉出來給我顯擺一下?
有這個必要嗎?
劉備未待其發問,含笑解釋道:
“備昨夜輾轉思之,只覺兄長僅攜百人渡江赴任,終究有些單薄!故欲令吾弟云長率此千軍隨行護衛,一則震懾沿途宵小,二則也是為兄長履新揚州刺史,略壯行色!”
劉繇聞言心頭一暖,自然是欣然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