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方才明明只說了明日要突襲曹軍,若能順利入城便相助守城……好像也沒說別的吧?
允昭是如何得出這種結(jié)論的?
有點離譜吧?
若非感受到張昀此時并非信口開河,劉備簡直懷疑他是在跟自己逗悶子。
“這……允昭,此言……從何說起???”
按說以劉備和張昀目前的關(guān)系,其實還沒到遇事問計的地步。
可張昀這話實在有點超綱,他身邊又確實沒有能商量這種事的人,故而明知此問有違身份,情急之下也顧不得了。
劉備決定把架子拋一邊,這種事還是問清楚比較好,畢竟“我信允昭”嘛。
張昀倒也無所謂,就當聊天了。
不過他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了一句:“敢問使君,對陶恭祖其人,了解幾何?”
“呃……”劉備沉吟了片刻,“世人皆言陶恭祖仁厚敦篤,治理徐州頗見成效,在其治下,百姓富庶,倉廩充實……”
他說的基本上算是如今天下人對陶謙的普遍印象。
張昀嘴角掠過一絲意味深長的弧度。
“陶恭祖此人,表似溫和,實則精明強干,內(nèi)有丘壑。早年坐鎮(zhèn)幽州,后又追隨皇甫嵩、張溫轉(zhuǎn)戰(zhàn)西北羌亂。歷職刺史(幽)、參軍事(討羌)。可謂既通庶政,亦善兵戈?!?/p>
張昀的語氣不疾不徐。
“朝廷正是看中此點,黃巾亂起時,才委任其為徐州刺史,擔負起平定本州黃巾的重任。彼時,其依仗丹陽精兵之悍勇,輔以招撫臧霸等泰山諸將,確也很快就平定了青徐一帶的黃巾?!?/p>
劉備一聽張昀要開講了,立馬正了正衣襟,腰桿都直了幾分。
“便如使君所言,陶謙此前治理徐州確有建樹,堪稱亂世中的一片安居之所。”
張昀話鋒一轉(zhuǎn),語氣沉了些,“可他最大的問題,就是識人不明!”
“先有黃巾降將張闿護送之時,貪圖曹嵩財物,殺人越貨,給了曹操攻打徐州的借口?!?/p>
“再有其丹陽同鄉(xiāng)笮融,領(lǐng)萬余兵馬駐守重鎮(zhèn),卻不戰(zhàn)而逃。致使曹軍長驅(qū)直入,屠城害民,彭城、下邳、東海三郡盡成血海!”
“身為一州之牧,識人不明,惹出大禍;手握重兵,又遭連番敗績;現(xiàn)今蜷縮在徐州城內(nèi),毫無保境安民之能……如此,豈能不令徐州百姓失望、士心離散?”
劉備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如今的徐州格局,泰山臧霸對他陽奉陰違,根本調(diào)遣不動;以糜、陳為首的本地世家,亦是失望透頂。陶謙手中所恃,僅剩萬余丹陽舊部,不過堪堪自保于孤城中罷了?!?/p>
“說白了,他這個徐州牧,本就搖搖欲墜。再加上陶謙本人年邁體衰,想來也沒幾年好活了。當此困局中,最該想的是如何為陶氏一門尋條退路。”
張昀的話越發(fā)直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