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無數個可以“隨波逐流”的十字路口,他沒有選擇和其他的軍閥一樣去收割百姓,還給自己找什么借口說:
“亂世哪有道理可講??!”
“別人都燒殺擄掠就你清高?”
“我只不過是做了這個時代每個軍閥都會做的選擇而已!”
“亂世從來如此!”
可從來如此,便對嗎?
至于他后來取益州這種充滿爭議的舉動,在張昀看來則毫無問題。
一些人為了給他洗地,論證什么誰先動手誰后動手之類的,其實并無必要。
因為不需要把劉備當成圣人。
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在亂世中有堅守原則,不隨波逐流的定力。
但他更是一位雄主。
在決定命運的關鍵時刻,為了心中真正的理想,他沒有被名聲所累,該出手時殺伐果斷,毫不拖泥帶水,這種完美的主角性格簡直酷斃了好嗎?
生逢亂世,堅守心中道義;
身處黑暗,仍懷理想浪漫。
為一句虛無縹緲的諾言永不相負,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至死方休。
三國中的曹魏與孫吳不斷拉低下限,唯有蜀漢這群理想主義者,在拼命拔高上限。
如若季漢再興,不但可以避免后來數百年的山河破碎、神州陸沉。
更重要的是,今后的千百年里,也許人們會更相信堅守正道的力量,而不是迷信陰謀詭詐。
最起碼,洛水的名聲是不會變臭了。
而且別的都不提,張昀就是想讓丞相贏一次!
不想再聽見五丈原上那句“悠悠蒼天,何薄于我”——雖然這個時候的丞相,貌似還是個小屁孩……
思緒翻涌間,劉備已親自上前將他扶起,溫言道:“允恪言重了,備不過做了些許分內之事?!?/p>
其實此刻劉備心里都美的冒泡了。
剛才張昀所言,皆是他出道以來引以為豪的事跡,字字如春風化雨,滴落在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