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強敵叩境,徐州兵敗如山倒,主公可再提精銳之師,摧鋒陷陣,保境安民!”
“一戰功成,則乾坤立轉!主公攜大勝之威,徐州民心歸附,州牧之位舍您其誰?!”
“到了那時,對于徐州世族自可去粕存精,擇其賢能引為臂助!丹陽敗軍則是余威盡喪,要么接受整編,還可茍延殘喘于主公羽翼之下。如果膽敢異動,直接揮師平滅了便是!”
“可謂是進退在我,再無掣肘之虞!”
這番以退為進、借刀殺人、后發制人的連環毒計,聽得劉備只覺背脊發涼。心中更是翻江倒海,實在難以認同!
若換作旁人獻此“驅虎吞狼、坐收漁利”之策,他早已勃然變色,厲聲斥退!
然而面對張昀,他終究還是強壓胸中波瀾,耐著性子聽完了。
沉默良久后,他才有些沉重地說道:“若行此策……徐州黎庶蒼生,豈非要再遭兵禍,飽嘗流離之苦?”
張昀神色平靜地說道:
“主公!此策之下,若我軍能克敵制勝,徐州百姓只需歷經一劫,便可換得長治久安!
“反之,則是內憂未除,外患接至!徐州四方受敵,諸侯窺伺。屆時城頭王旗反復易主,百姓所受的流離之苦,又豈止一次?”
“須知兗州曹孟德尚且殷鑒不遠啊!”
他的語氣變得有些輕柔:
“主公試想,倘若您此番接過了州牧印信,他日袁術再舉大軍來犯!您親率云長、子龍鏖兵盱眙,抵擋主力;益德、國讓坐鎮廣陵,力拒偏師!”
“而丹陽派手中握有兵權,彼中有心懷怨憤者,見您大軍悉出,后方空虛,驟然勾結曹操或呂布,里應外合,襲取彭城、下邳,斷絕了我軍后路!”
“屆時腹背受敵,您又當如何?”
張昀的聲音變得有些陰沉,“只怕下場便是全軍傾覆,我等也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這番話字字如錘,敲打在劉備的心頭。
從情感上他依舊十分抗拒——畢竟他劉備一生,寧可是只身赴險,也不愿以人為屏!
但也許是冥冥之中的感應,讓劉備在這一瞬間,仿佛看到了張昀口中所描述的場景:
自己率大軍在外,卻被人截斷了后路;
家小陷于敵手,麾下兵無戰心;
反身奪城卻大敗虧輸,殘兵敗退海西孤城;
軍中糧盡,人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