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愉快而激動的氛圍中,結束了黃巖師范學院調研行程。
返程路上,教育局局長孟博忍不住詢問起了李東沐。
“市長,省屬高校雖然對我們黃巖當地作出了貢獻,但是每年五千萬元是不是太多了,我個人覺得除了培養教師人才以外,也沒有其他太大貢獻了。”
孟博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數人,大家都想不通,一個僅在師范學院中排名靠前的大學,怎么就價值每年5000萬元了呢。
面對疑惑,李東沐笑了笑:“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不能只看眼前,也不能計較得失。作為黃巖人,難道你不希望自己的家鄉有一所學子們趨之若鶩的好大學?難道不希望孩子在面對競爭激烈的高考時。能有更多的選擇?”
“如果黃巖師范學院在我們的扶持下一步步壯大,各個學科都能有優秀的師生,那對我們市政府來說,至少就解決了企業招引人才難的問題,同時也能解決子女上學難的問題,這難道不是一個巨大貢獻么?”
放眼望去,各個地區都在爭奪人才,人才就是第一生產力。很多地區因為有頂尖高校的存在,每年的人才引進費用就能節省上億元,當然還有更多地方拿著高薪也招不來優秀人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企業流失,衡量利弊,幾千萬元算什么,全市各級各單位每年少開兩天空調,少吃兩頓飯就省下來了。
聽完李東沐的分析講解,眾人雖然依舊不甚理解,但是對李東沐前瞻高遠的思想還是豎起了大拇指。
無論如何,對黃巖市人民來說都是一件大好事。
下午,李東沐簡單梳理了一下上午和張春生座談的內容,并對下步思路又進行了梳理。然后便去書記辦公室匯報。
“徐書記,又是一年高考,又有許多優秀學子要離開黃巖市,這可都是寶貴的人才,看的我心痛啊。”
徐志遠疑惑道:“學子考上好學校是好事,別人高興還來不及,你怎么會心痛呢?”
“學生高中,自然是高興的事情,也能夠體現出地方對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可是站在經濟和長遠角度來看,學子學成后沒有回歸家鄉,不能為家鄉做貢獻,而我們卻還要花大力氣去招引外部人才,這就像是一條河流從我們這里經過,除了帶走了一些泥沙之外,并沒有給當地留下什么。”
“河水可以灌溉啊,可以美化環境啊。”
“書記,灌溉也要修建水利設施啊,如果不投入,河水只是過境河水,和我們沒有一毛錢關系。可我們若是修建水利設施,就能夠飲水灌溉,甚至提升城市景觀。如果能修建一座大壩,我們就能夠蓄水發電,不僅造福百萬百姓,還能為政府增加財政收入……”
徐志遠不自覺的點頭同意了李東沐的說法,可是他很快又反應過來。
“東沐,我們黃巖市可沒有能夠修建大壩的河流,你來找我不是為了說這個事情吧。”
李東沐嘿嘿笑了笑道:“我就是打個比方,說一下投資的重要性。”
徐志遠扔給他一根煙笑道:“和我還玩什么花花腸子,有事直說。”
李東沐點燃香煙猛吸一口,然后將關于支持黃巖師范學院建設的想法娓娓道來。
“啊?每年支持五千萬元,而且還要設立一個億的激勵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