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李省長的肯定。回去后我會及時傳達您的指示。”
“另外,關于明確科技補貼名單的事情,還想讓您指導把關,這是經高新技術和產業處在全省范圍內進行逐級推薦后,形成了初步的推薦意見。”
李東沐接過劉紅遞過來的文件及附件清單,上面羅列了三大類十幾個企業,以及十幾個姓名。
“全省科技進步獎共有2名,每名獎勵資金200萬元。”
“高新技術創新發展獎,共設3個,每個企業獎勵金額以創新發展成果轉化的比例進行測算,最高可達1000萬元獎勵。”
李東沐是第一次見到這個文件,但是也深深被其震撼。要知道他在擔任商都市市長期間,也曾經向省科技廳爭取過相關政策補貼,但是補貼金額僅僅是萬山省的五分之一。
中北省每年的資金體量是萬山省的數倍,但是在這項工作上,卻沒有萬山省的步伐邁的大。
在這件事上,李東沐想到了一個偉人曾說過的話。
“越是窮,越是要窮盡辦法,邁開步伐。窮則思變,要干!”
“近兩年來,每年發放的科技領域補貼資金有多少?”李東沐問道。
“差不多4000萬左右吧。”
李東沐點點頭,體量不算大,但是單項獎勵高。
“李省長,可能是我們省高新技術企業匱乏,所以省委省政府對這項工作比較關注,每年的資金都是有保障的。”劉紅說道。
李東沐了解清楚情況后,再次將目光放在了名單上。
“這份名單是經過逐級上報的,廳班子會議研究過意見了么?”
劉紅點點頭:“已經研究過了,徐廳長說讓征求一下您的意見。”
李東沐看著名單沉思了片刻,按照這份文件的要求,原則上是向民營企業傾斜,因此這份名單上的企業,他大多數都是不認識的。
“劉廳長,我原則上同意你們的意見。不過……我建議,你們還是在推薦緣由上作具體的表述,尤其是做好順位推薦,以免引起一些企業的不滿。”
劉紅很有情商,她點頭同意后,又說了一下為什么沒有表述過于清晰的原因。
“我們萬山省能夠用的上這筆資金的,也就這幾家企業,因此基本上都是輪流著得獎。若是表述的過于清晰,恐怕有些今年要得獎的,可能就得不了獎了。”
聽過劉紅的說明后,李東沐便明白了,這是省科技廳為了確保每年的資金有出處,而且又不讓企業落空而想出的一個保底辦法。
辦法,從全局上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對于刺激這個群體以外的企業就非常無力了。
李東沐皺了皺眉頭:“劉廳長,我覺得這項工作先不著急推進,讓我再思考一下。”
劉紅像是捕捉到了李東沐的某種想法,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行,每個方案的側重點不同。這種可能是能夠保全工作的質效,但是對中小企業的刺激就沒有那么大了,反正每年都會有企業反映這件事。”
聽到這句話后,李東沐抬眼看向劉紅。
“每年都會有人反映?是哪種類型和規模的企業反映呢?”
“我們林城市有一家苗紅生物科技公司,主要以研發和生產增強免疫系統的藥物為主,這兩年接連在科技成果上有所突破,而且對科技獎項也是有著很高的熱情,只是因為文件上的一些條件所限,每年都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