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擔心,辦法總比困難多。他們絕不可能用這種方式拖垮我們。這臺設備,關系到晉陽醫療水平提升的大局,關系到無數患者的生命健康,我們必須拿下。”
送走趙偉,李東沐陷入了沉思。輿論風波和設備卡脖子,兩件事幾乎同時發生,這絕不是巧合。高志遠正在多管齊下,從軟件到硬件,從輿論到市場,全方位地對晉陽醫改進行圍堵和打壓。
正面硬碰硬,在對方擅長的領域糾纏,顯然不是明智之舉。他需要找到一個新的突破口,一個能夠打破目前僵局,甚至反將一軍的關鍵點。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了那份關于“模擬DIP支付運行”的詳細報告上。
國家衛健委的專家對此很感興趣……或許,這會是破局的關鍵?
沉思片刻后,李東沐拿起電話,撥通了國家衛健委體改司副司長的電話。
“陳司長,有個事情,想再跟你深入請教一下……”
就在李東沐積極尋求高層破局的同時,那個在社區醫院發生的“轉診風波”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后續。那位被建議轉診的老年患者,在子女的堅持下,最終還是去了晉陽醫科大一附院。
經過詳細檢查,被確診為不穩定性心絞痛,并及時進行了介入治療,放置了心臟支架,避免了可能發生的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康復出院后,其家屬深感愧疚和感激,特意制作了錦旗,分別送到了社區醫院和一附院,感謝社區醫生的負責和一附院專家的精湛技術。他們還主動聯系了之前報道過此事的媒體,澄清了事實真相,表達了歉意。
這個反轉,經過媒體的報道,反而成為晉陽醫改中“上下聯動、分級診療成功”的一個生動案例,有力地回擊了之前的負面輿情。
輿情得到有效化解,只是眼前設備的困局,遠比輿論的反轉要復雜和艱難得多。
他與高志遠之間這場圍繞晉陽醫改的博弈,正進入最關鍵的相持階段,勝負手,或許就在那臺看似冰冷的醫療設備,以及那份承載著改革方向的數據報告之中。
在市委的支持下,趙偉多方奔走,與那家進口設備代理商進行了數輪溝通,對方的態度始終曖昧不明,反復強調“供應鏈緊張”和“出口許可存在不確定性”,但拒絕提供任何具體的書面說明或解決時間表。
在醫界摸爬滾打多年的趙偉,通過私人渠道打聽來的消息愈發明確。省人民醫院確實在接觸同一型號設備,而且省衛健委某位實權領導,向代理商施加了非正式的壓力。
“書記,就是有人在背后使絆子,我們常規的采購路徑,恐怕很難走通了。”
“這臺設備,除了他們,國內還有其他代理商嗎?或者,有沒有性能接近的國產替代品?”李東沐問道。
“同一品牌的獨家代理權就在他們手上。國產設備……近幾年進步很快,但在一些核心參數和穩定性上,與這臺頂尖設備相比還有差距,尤其是對于張斌教授計劃開展的某些前沿術式,支持度可能不夠。”趙偉回答得很客觀,但也透露出無奈。
“也就是說,我們幾乎被逼到了墻角?”李東沐轉過身問道。
趙偉沉重地點了點頭。
“好,讓我再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