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沐在辦公室仔細閱讀了這篇文章,臉上看不出喜怒。他將報紙放下,對坐在對面的市委宣傳部長秦志偉說道:“文章寫得很有水平啊,站在理論和全局的高度,給我們提了個醒?!?/p>
秦志偉苦笑一下:“書記,來者不善。華觀這個筆名,以前也出現過,通常代表的是省委那邊某些重要智囊的觀點。這篇文章,時機抓得很準?!?/p>
“是啊,很準?!?/p>
李東沐站起身,踱步到窗邊道:“我們剛要在醫療改革上動真格,就來了這么一篇理論指導。志偉同志,你說,這是巧合嗎?”
秦志偉沒有回答,他知道李東沐不需要答案。
“看來,高副書記對我們晉陽的工作,很是關心啊。”李東沐語氣平淡,卻讓秦志偉感受到了一種山雨欲來的緊張。
“書記,我們需要在宣傳上做一些回應或者解釋嗎?”秦志偉請示道。
“暫時不用。對方打的是理論牌、輿論牌,我們如果急著跳出來辯解,反而落了下乘。當前的關鍵,是做出實效,讓群眾得到實惠。你讓市屬媒體,多報道一下張斌教授來晉陽坐診,患者如何受益;多挖掘一下現有績效考核下,那些真正有技術、肯吃苦的醫護人員收入得到提升的正面典型。用事實說話。”
“好的,我明白了?!鼻刂緜ヮI命而去。
李東沐知道,這只是第一波試探性的攻擊。高志遠深耕河東省多年,門生故舊遍布,尤其是在科教文衛系統,影響力不容小覷。他選擇在這個時機、以這種方式出手,既是敲打,也是阻撓,試圖利用輿論和系統內的壓力,讓晉陽的醫改知難而退。
但李東沐豈是輕易退縮之人?
他深知,醫療改革涉及利益盤根錯節,是一場硬仗,甚至比引進一個百億級工業項目更加復雜和艱難。這不僅關系到晉陽市百姓的福祉,某種程度上,也是他能否真正在晉陽站穩腳跟,將執政理念從經濟發展順利延伸到民生改善領域的關鍵一役。
就在《河東日報》文章風波尚未完全平息之際,又一件事發生了。
這天下午,李東沐正在聽取關于城市交通擁堵治理的匯報,秘書臉色凝重地走進來,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
李東沐眉頭一皺,對匯報的交通局局長說道:“今天的匯報先到這里,方案再細化一下,重點是落實?!?/p>
打發走交通局長,李東沐看向秘書:“怎么回事?說詳細點?!?/p>
陳明將手中的一個信封遞給李東沐:“書記,這是剛剛收到的,匿名寄到市委辦公廳收發文處的。里面是……是關于晉陽醫科大一附院院長趙偉同志的一些……舉報材料?!?/p>
李東沐接過信封,抽出里面的材料,快速瀏覽起來。
材料主要列舉了趙偉的幾個問題:一是在醫院信息化系統升級項目中,涉嫌與某供應商存在不正當利益往來;二是生活作風問題,與醫院某女護士長關系曖昧;三是任人唯親,提拔重用自己家鄉的親戚……
材料列舉了一些所謂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看起來有鼻子有眼,但仔細推敲,大多含糊其辭,缺乏確鑿證據。
時機選得真好啊。”李東沐冷哼一聲。
醫改進入攻堅階段,作為試點醫院一把手的主將趙偉就被舉報,這絕不是巧合。
“書記,您看……”秘書遲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