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駝城后。
林川派出近百騎斥候,向南搜尋西梁王羯騎主力大營的確切方位。
兩百鐵匠也在日夜不絕地為駝城騎兵鍛制甲片,改進護甲。
而趁著這段空隙,林川派出幾支隊伍,打著鐮刀軍旗號,清剿西進商路的頑疾。
不到二十日的功夫,捷報頻傳。
鐮刀軍以雷霆之勢掃蕩西北,盤踞在商路沿途的無定河響馬、紅柳刀匪、十三盜幫等多年為禍商道的匪幫,被逐一蕩平,匪首懸首示眾。
與此同時,二狗以精鐵貿易和西域商路為誘餌,成功說服鹽州謝泓加入合作陣營。
至此,從后世的榆林故地出發,經靖邊、寧邊、鹽池這條關鍵通道,已被徹底打通。
然而,這僅僅是開端。
從鹽池到河西走廊的東大門涼州,其間尚有兩根難啃的硬骨頭:
一是河西船幫,掌控著黃河上游關鍵水道及渡口的漕運組織,以向所有經水路運輸的貨物抽取高額水錢為主要收入,勢力盤根錯節,在沿河州縣擁有廣泛的影響力;
二是盤踞在涼州以東天險石門關的黨項羌部落,首領李遵乞自稱黨項貴族、西夏王族后人,旗下有沿襲西夏軍制組建起來的八百鐵鷂子重騎和五千步跋軍,兇悍異常。
要廓清走廊,穩固后方,廝殺只是一種迫不得已的選擇,絕不能作為主要手段。
畢竟,從駝城到涼州,再至西域,迢迢數千里商路,匪患如野草,殺不盡、斬不絕。
這亂世之中,并非人人皆是不講道理的亡命之徒。
有人只為茍全性命,有人但求賺取銀錢,亦有人心懷故國、待時而動。
和而不同,本是世間常態。
若能尋得共同的利益所在,便能建立起最基礎的信任與合作。
至于這份盟約是深是淺,是長是短,便要看合作過程中,各方所能展現出的誠意。
對于河西船幫,其根基在于黃河水道,所求不過一個“利”字。
若能許以重利,保障其生計甚至助其壯大,拉攏結盟當是上策。
若談不攏,再以兵鋒相示亦不為遲。
而石門關的黨項殘部,則迥然不同。
這些西夏遺族盤踞天險、嗜殺成性,視漢民如草芥,刀鋒早已浸透無數鮮血。
其鐵鷂子重騎更是兇名赫赫,橫行西北多年,尋常兵馬難攖其鋒。
面對如此頑敵,懷柔示好無異于與虎謀皮。
唯有一戰!
必須以雷霆之威正面摧垮其軍陣,以鐵騎硬撼鐵騎,將黨項人的驕狂徹底碾碎。
唯有如此,鐮刀軍的威名方能真正震懾西北。
……
駝城部營地,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