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正歷5年春,隨著宣沖于去年秋祭中正式用了浱公這個名義,天下側目。
要論宣沖現在有資格用這樣的禮制嗎?當然有,無論是戍帝時期,宣沖為大爻立下的功勞;還是后續率先承認統正帝后,被統正帝加封的稱號。
數年前,大量地盤比宣沖小,人口比宣沖兵馬少得多的諸侯,也都紛紛朝著兩個小朝廷索要“公”一級別的稱號,也都因當時兩個小朝廷急需拉攏盟友,而被冊封了。
但是今時不同往日;天下爭霸已經進入了第七個年頭。一切都進入下半場,當初那些從小朝廷手里拿到公侯之位的地方實力派,今天十有八九都被滅了。
稱“公”只是拿到這天下的入場券,經過幾年大戰下來,結果也證明——大部分人入場之后,也只是場內強者們的菜。
而宣沖先前沒有稱“公”,現在突然稱公。這就好比先前一個突然“節食”的人,現在猛地開始吃得多了,這讓有些家伙感覺到不舒服起來。
就在宣沖用上公的禮制和車馬參加典禮后,立刻在地方上,水和東華郡的一大批士子們開始議論,宣沖現在稱“公”不合制。
東華郡昌城外的草廬中,士子們又開始如下話題。
士子1:武源常這些年本是保境安民,頗為善;現在為什么突然要僭越,這實屬不智啊?
士子2:旭日已經升起,舊日將落下,將軍他現在看不清形勢,恐招來大禍!
士子3:哎,誰都逃不過在這天下逐鹿的誘惑。王侯霸業總是要勝過小民生計,只可憐這天下最后一片凈土了。
士子們競相討論,草廬中有人在抄寫,但是負責抄寫的不只是有當地太守派來的旁聽書辦,還有安全局派來的臥底。
安全局對各地世家的反應都進行了歸類。宣沖對此有所掌握后,把這兩地方軍政官僚體系人馬開始撤換。
撤換下來的人,宣沖準備讓其在家等半年,半年后隨著戰時體系建立,大批底層力量被動員到自己這一方后,就把這些地區的官僚統統送到南疆去。
武小雀的小心眼對這些被畫上圈圈的“倒霉蛋”:“別說你們冤枉!在即將交戰的時候,不堅定地靠攏我,反而縱容這種動搖言論,說明你們就很動搖!為了減少不確定因素,就只能請你們走了。”
宣沖:朝廷給你們授官,是給你們這些人鍍金后,在地方上顯擺的嗎?官職是統治機器上的零件。一旦官職并沒有在集團內發揮到預計百分之九十的作用,那就要換掉。
至于空缺的官僚體系?有的是人來當,那么一大幫買了債券的人嘛。
宣沖會詳細考核他們有沒有進一步化債的能力。如果可堪造就,就直接取消其“分散爵位”,直接合成一個“高爵”,給家人待遇,然后安排到新占領區去擔任官署負責人。
用麾下豪強的錢和人,來穩定占領區,宣沖:用你的錢,辦你的事。
…安全局現在已經是武爐接手,一直聽贊美詩的武爐,開始入耳牢騷話…
在以宣沖為中心的浱公府上,軍事參謀部,內政部的核心成員,都在這里做事情。而武爐則是在宣沖身邊全盤學習。
武爐在宣沖身邊這半年時間內,變得穩重了;因為過去的他被“抬著”,認為自己每一步都能步步生蓮。
而宣沖帶他的時候,則是讓他看清楚了,向前進的每一步,都有大量勢力在阻擾。
“哪有什么天下歸心,不過是被熾雀用爪子按壓朽木,朽木中的蟲豸不敢冒頭罷了!“武爐不禁搖頭。真的要嚴格來論述的話,浱國上下存有異志的人,比趙誠那兒只多不少。
武爐通過安全局的檔案知曉,趙誠那邊有不少人才就是自己這兒跑出去的“孝廉”。
這些人是在十年前宣沖統治力不強的時候,靠著自己在地方的關系混上來的“孝廉”。但現在,這些地方上盤根錯節的關系被宣沖處理七七八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