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使者冷眼看著倭國君臣的丑態,冷哼一聲:“詔書已宣達,何去何從,爾等好自為之!本使在此會停留三日,等待爾等答復。若三日之內無令人滿意之答復,休怪天兵無情!”
說完,使者傲然轉身,帶著護衛離去,留下滿殿面如死灰的倭國君臣。
足利義持癱坐在席位上,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
他知道,倭國數百年來最大的危機,已經降臨了。而內部的重重矛盾,使得他幾乎無法有效組織起抵抗。
“難道,天照大神真的要拋棄她的子民了嗎?”他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無力感和絕望。
大明討伐詔書的內容,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從京都流傳出去,進一步加劇了倭國的混亂和恐慌。
而沒等倭國官方回復,按原計劃,休整補給完畢的大明遠征艦隊,在征倭大將軍張輔的一聲令下:
龐大的艦隊分成數股,沿著倭國西海岸,從北九州的長門、周防,到九州本土的豐前、豐后、筑前、筑后,乃至肥前、肥后,一路南下,對所經過的所有重要港口、沿海城鎮、以及任何看起來像是軍事設施或繁華區域的目標,進行了無差別的猛烈炮擊!
轟!轟!轟!轟——!!!
震耳欲聾的炮聲成為了倭國西海岸居民連日來的噩夢。
實心鐵球輕易摧毀了木質的房屋、城墻和碼頭;開花彈在人群中炸開,帶來恐怖的傷亡;火箭如同火雨般落下,點燃了一切可以燃燒的東西。
博多港,這座昔日繁華的國際貿易港,在一天之內就幾乎被夷為平地;
平戶港,倭寇和走私商人的重要據點,也在猛烈的炮火下化為廢墟;
下關海峽,試圖出海阻攔的幾艘倭國戰船,在明軍艦隊密集的火力面前,如同紙糊一般被撕碎、擊沉。。。
明軍的戰術非常明確:不追求立即登陸占領,而是最大限度地摧毀倭國的沿海經濟、防御能力和抵抗意志。
艦隊打一陣就換一個地方,讓倭人根本無法判斷明軍的主攻方向,疲于奔命,惶惶不可終日。
炮擊帶來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西國和九州地區,陷入了空前的震動和恐慌之中。
沿海地區的百姓紛紛拖家帶口向內陸逃亡,道路上擠滿了難民。
城鎮里物價飛漲,秩序瀕臨崩潰。各種可怕的流言四處傳播,說明軍是“天罰之軍”,要殺光所有倭人。
而在這片恐慌和混亂中,各地守護大名的態度也開始急劇分化,各懷鬼胎:
決死抵抗派:
以部分與幕府關系緊密、或者領地已被明軍嚴重破壞的大名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