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朝堂被一群昏君奸臣把持,只知道窩里橫,搜刮民脂民膏一個頂倆,真到了外敵入侵,不是想著求和就是寄希望于鬼神,真是爛到骨子里了。
直接動手把金兵全滅了?以他現在的能力倒是可以,但他憑啥給趙宋當牛做馬擦屁股。而且此法雖爽,卻跟無良仙人的初衷背道而馳,規矩不能隨便破。
那該怎么辦?
煽動百姓造反?不行,內亂一起,死傷更重,反而便宜了金人。
直接把皇帝宰了換個有種的?呃。。。這兩位似乎也沒啥有種的子嗣可以選的。
何健旺瞇起眼睛,手指無意識地敲著桌面。不能直接出手改變歷史大勢,但又得把事搞大,還得盡可能多地救人。。。
他腦子里飛速盤算著,一個大膽而“缺德”的計劃漸漸有了雛形。無良仙人不是讓他搞事嗎?那就搞個大的!
宋朝這積貧積弱的德行,追溯起來,根子確實在趙匡胤身上。
杯酒釋兵權,重文抑武,是怕了自家兄弟也來個黃袍加身,這可以理解。
但他死的也太蹊蹺了點,“燭影斧聲”,千古謎案。
他那好弟弟趙光義上位的程序,怎么看都透著一股子名不正言不順的味道。
“呸!”何健旺忍不住低聲啐了一口。
這趙光義自己軍事上就是個草包,高粱河一戰被打得乘驢車狂飆,留下“驢車戰神”的千古笑柄。
他這一系子孫,除了個別還有點血性的,大多遺傳了他的“優良”傳統——對外唯唯諾諾,對內重拳出擊,割地賠款喊爸爸一個比一個熟練,也就后世帶清能為之一比了。
要是當初繼位的是趙匡胤那個據說挺有能力的兒子趙德芳,說不定這大宋的脊梁骨還能硬氣點。
越想越氣,何健旺對這宋朝,無論是北宋還是后來那個偏安一隅的南宋,實在是提不起半點好感。
除了憋屈就是窩囊,除了賠款就是求和,明明有那么好的經濟基礎,有那么多的能人志士,卻硬生生把自己玩死了。
“你趙光義不是最喜歡‘重文抑武’嗎?不是覺得自己比誰都懂怎么治國嗎?”何健旺眼神變得銳利,一股無名火在胸腔里竄起,
“行啊,老子就讓你親自看看,你定的這破規矩,把你哥哥打下的江山、把你老趙家的臉、把華夏百姓禍害成了什么樣子!”
他不僅要把趙光義從地里弄出來,還要把他真正復活!讓他親眼看看,他趙宋江山在他寶貝子孫手里成了什么鬼樣子!讓他親身體會一下,什么叫“靖康恥”!
而且,何健旺磨了磨牙,心里惡狠狠地想:復活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讓他去訓斥子孫,而是先揍他丫的一頓!好好給他“松松筋骨”!
“華夏百姓后面幾百年那么苦,被外族反復蹂躪,脊梁骨都快被打斷了,你趙光義就是始作俑者之一!要不是你定下的這操蛋規矩,重文抑武到了自殘的地步,至于這樣嗎?驢車漂移很爽是吧?今天也讓你嘗嘗爺爺我的拳頭硬不硬!”
這個念頭一出,瞬間點燃了何健旺所有的情緒。